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1月30日的理事會上正式決定將中國人民幣納入SDR(IMF的特別提款權)構成貨幣。人民幣由此獲得了正式「背書」。世界各國貨幣當局正在推進外匯儲備的再平衡(構成調整),也有觀點認為人民幣納入SDR將導致日元和歐元等美元以外的主要貨幣貶值。
SDR是IMF向成員國分配的虛擬的「儲備貨幣」。各國在貨幣危機等情況下轉讓SDR,即可換取美元、歐元、日元、英鎊4種主要貨幣。人民幣將自明年10月起納入SDR,由於這是SDR構成貨幣首次納入新貨幣,不少觀點認為這「是史無前例的,因此説實話,對外匯市場産生的影響難以估計」(日資銀行交易商)。
此外,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同時宣佈的SDR構成貨幣權重的變化也受到市場的關注。這是因為歐元權重出現了急劇下降。從2010年確定的SDR構成比率來看,美元為41.9%,歐元為37.4%,英鎊為11.3%,而日元為9.4%。在此次調整之後,人民幣獲得10.92%權重,美元為41.7%,幾乎保持不變。日元小幅降至8.3%,英鎊降至8.1%。而歐元降至30.9%,降低了近7個百分點。
市場上多數觀點認為「歐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所佔的比重近5年下滑了7個百分點,此次的權重下滑正好與其一致」(瑞穗銀行首席市場經濟分析師唐鐮大輔)。各國央行都在調整外匯儲備的構成貨幣。近幾年,因政策利率為負,短期國債收益全部大幅出現負數的歐元被擱置一邊,呈現出外匯儲備轉向資源國貨幣等的動向。
三菱東京UFJ銀行的高級分析師天達泰章指出,「此前在對外匯儲備進行重新分配的背景下,增持日元代替歐元的情況較多。人民幣納入SDR後,將容易出現買入人民幣而非日元的動向」。也有觀點認為,如果此前已經根深蒂固的央行買入日元的情況出現減少,結構上的日元升值壓力就會減弱。
人民幣納入SDR並非立即就會給各國的外匯儲備帶來影響。不過,有分析認為,IMF通過將「主要貨幣」這一權威保證授予人民幣,今後人民幣作為各國外匯儲備被使用的情況的確會增加。雖然不會立即增加人民幣買入和歐元賣出,但從中長期來看,將促使歐元貶值壓力增大,日元升值壓力減弱。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經濟部 佐伯遼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