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東盟擬將人民幣日元納入貨幣互換對象
2019/04/26
中日韓和東盟(ASEAN)開始探討把人民幣和日元等作為金融危機時相互通融資金的對象貨幣。由於區域內的貿易和投資今後對亞洲貨幣的需求將不斷提升,各方準備在多國間建立不單純依賴美元的資金供應體制。在希望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中國等的主導下,打造應對危機的安全網。此舉似乎也將有助於日元結算的擴大。
![]() |
人民幣(資料圖) |
中日韓和東盟將於5月2日在斐濟召開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與泰國一起擔任聯合主席國的中國在提交給成員國的聯合聲明草案中寫入了「為強化(在多國間進行資金通融的)《清邁協議》,將把使用本地貨幣作為一個選項」。
各國認為,通過把人民幣和日元加入金融危機時相互通融資金的對象,將有助於在外匯儲備等之中納入亞洲貨幣。中國此舉也是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打下基礎。日本也認為日元在亞洲範圍內的使用將會增加。
但美國對人民幣國際化保持警惕,要想在多國間實現亞洲貨幣的互換預計還會有各種曲折。根據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統計,在跨國結算所使用的貨幣中,日元佔4%強,人民幣為1%強,與佔到近5成的美元有著很大差距。
貨幣互換機制對中日有益
構建美元以外貨幣也能在亞洲區域內互換的體制有利於日本。隨著日元納入貨幣互換的對象,如果在貿易結算中得到進一步使用時也能保證日元供給,將有助於穩定日本企業的經濟活動。
從1990年代後半期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吸取教訓,各國於2000年簽署了多邊資金互換機制《清邁協議》。之後,由於各國增加外匯儲備等原因,沒有出現實際啟動互換的情況。貨幣互換機製作為出現問題時的「防禦墻」,一直給企業的貿易結算等帶來安心感。
現在日本對亞洲的出口中,45%是以日元計價結算。對日本企業來説,如果在海外利用日元的情況增加,將有助於在交易時規避匯率波動風險。
如果中國的人民幣納入貨幣互換對象,中國在亞洲的經濟影響力有可能進一步加強。另一方面,如果包括美元和日元在內的多種貨幣在區域內通用,還有助於推動結算貨幣的多樣化。將來亞洲再次爆發金融危機時,通過貨幣互換,日元也能得到靈活供應,有助於穩定經濟。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野貴司 新加坡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