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宏觀經濟 > 全球化是收入差距的元兇?

全球化是收入差距的元兇?

2016/12/27

PRINT

      特朗普在美國總統大選中意外勝出。有分析認為這是因為隨著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而陷入困境的美國白人勞動階層的不滿爆發。為此,全球化與收入差距的關係再次受到熱議。但造成這一狀況的元兇真的是全球化嗎?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了諸多疑問。

  

      在被稱為鐵銹地帶(美國等已陷入經濟困境的老工業區)一角的美國俄亥俄州。40多歲的弗蘭克對記者説:“中國實施傾銷出口,我們毫無辦法”。據説,他就職的鋼鐵廠於今年年初關閉,新的工作場所離家很遠,工資也有所減少。他的語氣裏透著些不甘。

 

      被落下的階層

 

      特朗普勝利的背後是“對全球化的恐懼和想要控制過頭行為的慾望”,這是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自己給出的解答。

 

      在1980年代末開始的全球化浪潮下,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迅猛增長,國家之間的收入差距縮小。而被落下的是歐美的中低收入階層。在歐美國家內部,部分高收入者受到恩惠,收入差距被拉大,而中低收入者則將全球化視為眼中釘。

 

      但是,收入差距的原因不單單是全球化。在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之前的2007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給出了一個答案。IMF分析了表示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在2000年代上半期惡化的原因。IMF給出的結論是,在發達國家,“技術進步”也給收入差距帶來了與全球化相同程度的影響。

 

      IMF採用IT相關技術在總資本中的佔比作為衡量技術進步程度的尺規。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教授科恩判斷認為,技術進步造成了“能熟練運用IT的部分人群”和“被奪走工作的人群”這一兩極分化。

 

      不過,被視為“收入差距共犯”的技術革新在金融危機後也明顯停滯。貿易量觸頂,全球化的步伐也放緩。但為什麼很多國家內部的收入差距依然繼續擴大呢?

 

      不能忽視的是主要國家的低增長本身可能就阻礙了中産階層的收入增加,助長了收入差距。瑞士大型金融機構瑞銀集團(UBS)分析金融危機後的全球貿易(進口)增速低於金融危機前的因素時發現,主要國家(不包括中國)需求減少的影響高達整體的59%。其次是中國的貿易結構變化,佔23%。

 

      還有意見批評稱,金融危機後大規模實施的貨幣寬鬆政策導致了收入差距擴大。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因股市上漲等而擁有大量金融資産的富裕階層雖然受益,但經濟實力沒有提高,而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也沒有增加。

 

      "特朗普的政策或加劇不平等"

 

      那麼,特朗普的政策能否為縮小收入差距做出貢獻呢?焦點在於號稱“裏根政權以來”的大型減稅。因兼顧了簡單公平的稅收制度和經濟活性化,“裏根稅制”現在依然被作為全球的範本,但獲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批評這一減稅的恩惠偏向於富裕階層。實際上,1980年代收入快速向富裕階層集中。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克迪稱,“悲慘的是,特朗普的政策將進一步加劇這種不平等”。

 

      特朗普限制移民和保護貿易等反全球化的姿態也非常明顯。特朗普認為,只要關閉國門讓美國製造業復活的話,中産階層也會從中受益。對此,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加勒特警告稱,“美國製造是一個美麗的口號,所有産品都從零開始在美國製造的話,價格將暴漲”,中産階層的負擔反而會增加。

 

      IMF調查局副局長奧斯特裏指出,“不應該拒絕全球化,而是要更好地進行管理”。他認為需要在追求自由貿易等利益的同時,加強能夠減輕其負面影響的收入再分配。得出的結論是,包括促進技術革新的政策在內,能提高增長持續性的一系列的政策才是合理的方式。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紐約 大塚節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42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259
投票總數: 414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