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英國作為世界代表性的兩個民主主義國家,在半年時間裏相繼打破了現有秩序。
「重塑偉大的美國(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美國下任總統川普的競選口號與6月份英國全民公投中脫歐派使用的「重塑偉大的英國」的口號如出一轍。輿論調查機構和市場完全沒有解讀出選民要求變革的意思。
在英美發生的事體現出英美兩國主導的全球化和精英主義招致了普通百姓的不滿。
打破國家和市場的界限,讓貿易和人員自由流動,普通民眾卻無法享受經濟繁榮帶來的果實。反而受激烈的競爭影響,民眾的工作和生活變得更加不穩定,80%的美國人收入被認為低於金融危機前的水準。
活躍的競爭形成了新自由主義和跨國自由貿易框架,而否定這一傳統路線的做法抓住了選民的心。由於川普當選,日本參與的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和美國與歐盟的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協定(TTIP)將難以實現。
由於這種通過提倡反全球化而獲得選票的範例已經出現,將助長以民粹主義(Populism)為武器的政黨勢頭。
法國右翼政黨「國民陣線」黨魁瑪麗娜·勒龐(Marine Le Pen)指出,「美國總統選舉是自由的勝利。我們也將打破阻礙自由的秩序」。針對2017年春季的法國總統選舉,龐勒顯示出與現有政黨對抗的姿態。
不願意跟隨英國脫歐的歐洲其他國家感到十分憂慮。德國財政部長朔伊布勒表示,「煽動民眾的民粹主義已經發展至不僅讓美國、也讓歐洲所有國家感到擔憂的地步」。
2017年的歐洲將迎來法國總統選舉、荷蘭總統選舉和德國總統選舉。川普越是發揮鐵腕,反歐盟的聲音就可能越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機構也對全球貿易停滯抱有強烈的危機感。
雖然提倡反全球化的勢力持續擴大,但顯而易見,僅提倡反全球化、強行推行保護主義無法實現經濟的繁榮和生活的富足。「很可能導致狹隘的國家主義在全球盛行」,日本中前國際經濟研究所代表中前忠擔憂地表示。
我們是否應該想辦法修正扭曲,而不是反對全球化和市場主義。「沒有全球化以外的選擇。讓全球化變得更有人情味才是更重要的」,法國蒙田研究所的首席顧問多米尼克·莫瓦希(Dominique Moisi)呼籲制定具體政策,解決産能過剩和不平等的問題。
利用選民的不滿當選總統的川普也必須拿出能夠讓民眾信服的政策。日本、歐洲和新興國家的首腦也必須要推出明智具體的政策來抑制反全球化的浪潮。是時候該正視出現「川普衝擊」的背景了。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菅野幹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