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生産過剩的一因是全球化

生産過剩的一因是全球化

2016/10/12

PRINT

  瀧田洋一: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大聲宣稱在海外貿易中“美國人民處於不利地位”,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裏對該問題也只是敷衍。

  全球化將推動人員、商品及貨幣跨境自由流通,但美國的熱忱似乎在減退。以中産階層為中心,感受不到全球化帶來的好處的美國人在增加。

 
  如果全球化的潮流繼續無休止地擴大,或許有人會勸説“早晚應該可以感受到好處”。但事實上狀況卻截然相反。

  貿易增長曾經推動全球化進程,但最近全球貿易增速大幅放緩。世界貿易組織(WTO)9月預測,2016年全球貿易量較上年增長1.7%,為2009年雷曼危機後的最低增幅。

  在發達國家需求低迷的背景下,新興經濟體的出口增長遇到瓶頸。資源及能源等的需求出現停滯,拉低了國際商品價格。為刺激經濟,金融寬鬆政策繼續加強,結果導致貨幣氾濫。

  這種狀況正好和雷曼公司破産後的全球經濟局勢很相似。即使能夠避免再次出現1930年代那樣的經濟大蕭條,也離慶賀全球化成功相去甚遠。在把國內就業放在首位的政治界,設置貿易壁壘“閉關鎖國”的誘惑越來越強。

  問題的核心在於,為了推進全球化,全球産能過剩問題越來越嚴重。

  比如,目前全球跨境直接投資額為24.6萬億美元,是1990年的11倍多。企業為了追尋能夠取得利益的場所,推高了全球産能。

  全球勞動人口在1994年為25億人,到2010年增加到了32億人。礦業和工業部門的就業人數由5.5億人增加到了9.2億人,增長到了原來的近2倍,非常引人關注。

  新興經濟體認為,瞄準出口需求的工業化能夠提高民眾生活品質。以這些國家為中心,教育水準顯著提升。據日本經濟産業研究所理事長中島厚志介紹,“如今蒙古國的大學升學率和日本差不多”。

  全球貿易放緩,出口對象國的貿易大門收窄後,新興經濟體的産能過剩問題一下子就凸顯出來。中國的經濟增速放緩就是這樣的典型。供給體制機能的下降還會導致效率低下,反過來影響發達國家。 

  就這樣越來越多的人反對全球化。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如果各國開始競相設立貿易壁壘,必將進一步導致經濟停滯不前。

  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曾經提出經濟長期停滯論,如今他提倡要推行“有責任的民族主義”,而非“條件反射式的全球化”。雖説這是為避免各國競相設置貿易壁壘、比較現實的妥協對策,但全球經濟格局卻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即便希拉裏上臺執政,估計也會以這種觀點為出發制定政策。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瀧田洋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1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13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