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漲、日元貶,日本11.5萬億收入流向海外
2022/06/13
日本的收入正在流向海外。這是因為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導致的資源價格走高疊加日元貶值,商品的進口價格正在上漲。從流出額來看,把2022年1~3月數據按年額換算為超過11.5萬億日元,創出有可比數據的1980年以來新高。4~6月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很高。日本企業和家庭的負擔將加重,國內需求或將萎縮。企業已啟動提價,但存在進一步打擊消費的風險。
![]() |
日本收入的流出正在增加是因為進口價格的上漲幅度超過出口價格上漲。
日本銀行(央行)6月10日發佈的數據顯示,5月按日元計價的進口物價比上年同月上漲43.3%。創出有可比數據的1981年以來最大漲幅,高於按合同貨幣計價的漲幅(26.3%)。石油和金屬等原材料及燃料價格上漲疊加日元貶值。另一方面,出口物價按日元計算僅提高16.7%。通過出口價格除以進口價格計算的貿易條件(Terms of Trade)指數達到歷史最低水準。
貿易條件的惡化意味著,要進口相同數量的原材料等,將花費比此前更多的資金,因此日本家庭的收入等將流向國外。
![]() |
2022年1~3月,日本的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按年額計算為538.7萬億日元,但換算時以2015年的價格作為基準,並未體現隨後的價格波動導致的貿易條件惡化。與在實際GDP中考慮貿易條件變化的實際國內收入總值(GDI,527.2萬億日元)的差額為11.5萬億日元,這11.5萬億日元相當於流向海外的收入。
出口原油等的美國的貿易條件正在改善,與日本形成對照。德國和日本同為資源進口國,但德國以歐元計價的貿易較多,不易受匯率的影響,貿易條件並未像日本那樣惡化。
由於資源價格走高和日元貶值,日本企業交易的商品的價格出現上漲。5月的企業物價指數比上年上漲9.1%,企業物價指數的水準與4月持平,創出1960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新高。企業物價指數的漲幅連續11個月超過5%,屬於1979年7月~1981年2月以來首次。在納入指數的515個品類中,佔8成的426個品類上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