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運河堵塞給全球供應鏈造成新風險
2021/03/25
世界最大級別的貨櫃貨輪在當地時間3月23日堵塞了海運大動脈蘇伊士運河。美聯社報導稱恢復工作需要2天以上,目前尚無全面恢復正常的眉目。事發地是連接亞洲與歐洲的海上交通要道,每年有近2萬艘船隻通行。如果恢復通航耗費較長時間,將給緊張的全球供應鏈造成新的負擔,可能成為擾亂正在恢復的世界經濟的因素。
![]() |
在蘇伊士運河擱淺的貨輪(reuters) |
當地時間3月23日早間,台灣長榮集團旗下的長400米的貨櫃貨輪「長賜號」(22.4萬噸)在蘇伊士運河擱淺。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認為擱淺原因是沙暴影響視線所致。3月24日,當地用8艘拖船移動擱淺船隻。據當地媒體報道,到3月24日晚間,問題仍未解決,移動作業一度中斷,3月25日早上又重新開始。
據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統計,蘇伊士運河的通航量在2020年達到近1.9萬艘,日均超過50艘。尤其是在原油和天然氣的運輸方面,蘇伊士運河是戰略運輸航線。不僅有從波斯灣沿岸的産油國前往歐洲消費國的油輪,還有很多將俄羅斯産的能源資源向南運到亞洲地區的船舶。據美國能源資訊署統計,與蘇伊士運河並行的蘇麥德輸油管道承擔全球9%的石油運輸和8%的液化天然氣運輸。
追蹤船舶位置的網站上刊登了在蘇伊士運河兩端等待的船舶滯留的情況。如果遲遲無法恢復,船方將不得不考慮是繼續在運河等待,還是選擇繞道南非好望角的路線。貨櫃貨輪如果繞道好望角,航運時間將延遲大約1周。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久門武史 開羅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