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政治/社會 > 中日避免在東海海域和空域起衝突

中日避免在東海海域和空域起衝突

2015/01/14

PRINT

  為了防範東海的海域和上空的不測事態,中日兩國政府重新啟動了框架制定。兩國防衛當局1月12日時隔約2年半重啟了磋商,雙方就針對日本自衛隊和中國軍隊在緊急情況下進行溝通的聯絡機制早日實施達成了一致。此外,還將制定雙方共用的行動規範。日本方面力爭今年夏季開始啟動,但如何確保具體的實際效果將成為課題。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3日在首相官邸接受防衛相中谷元就磋商內容所作的彙報,發出指示稱「非常重要,很好。為了儘早啟動,希望繼續展開對話」。

  中日兩國在2012年6月舉行的上次磋商中,就機制的大體框架達成了協議。但是,對於日本同年9月將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國有化,中國強烈反對,因此磋商陷入中斷。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4年11月舉行會談,就重啟磋商達成共識。

  在12日的事務級磋商中,再次確認了上次達成協定的(1)舉行防衛當局定期會議;(2)設置熱線;(3)以無線方式實現艦艇和飛機的現場級直接通信這3項內容。還討論了熱線設置的地點等技術性問題。

  新體制的名稱將從以往的「海上聯絡機制」改名為「海空聯絡機制」。中日圍繞東海天然氣田開發等海洋權益存在對立,在磋商開始階段,設想了海上衝突的防止。考慮到去年5、6月日本主張發生了中國軍機對日本自衛隊飛機的異常接近等,同時重視了空域的溝通。

  作為提高規避危機的實際效果的手段,還提出制定行動規範。將制定文件,明確提出兩國艦船和飛機突然遭遇之際的溝通手段、語言和程式等。

  日本政府打算通過中日之間的事務級磋商,確定聯絡手法和行動規範的詳細內容,最早在夏季開始實施。不過,即使兩國就機制和規範的內容達成協定,「實際上自衛隊和中國軍隊要順利進行聯絡,通信訓練也不可或缺」(日本防衛省高官)。截至目前,這種環境尚不具備,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作用仍是未知數。

  在去年11月的中日首腦會談後,中國公務船仍多次進入日本主張的領海,對立仍在持續。在作為二戰結束70週年的今年,中國正加強在歷史問題上牽制日本,有可能對磋商造成影響。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13日的記者會上針對該機製表示:在此輪磋商基礎上進行必要調整後,爭取早日啟動該機制。而圍繞領土主權,則重申了一貫主張,稱「中方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是明確的。我們敦促日方正視歷史,尊重事實,為雙方通過對話磋商妥善管控和解決釣魚島問題作出努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5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