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果敢軍戰士 |
另一方面,緬甸在軍政府時代在經濟和安全保障方面曾嚴重依賴中國。但是,以2011年春季的民主化為契機,正在逐步改善與歐盟各國的關係,改變對中國的過度依賴。
2012年,緬甸以環境保護等為由,叫停了中國企業進行的大壩開發。2014年,以資金負擔沉重為由,凍結了中國和緬甸之間的國際鐵路建設計劃。
在中國企業運營的礦山,大規模的反開發運動不斷出現,與警察的衝突已經導致人員傷亡。緬甸國民對於中國的經濟控制反感很大。吳登盛政權的「遠離中國」也是被這種國民情緒推動。由於果敢地區的戰鬥日趨激化,兩國關係的冷卻日趨明顯。
在東盟(ASEAN)成員國之中,越南和菲律賓由於南海問題等與中國存在對立。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立場中立,而緬甸、柬埔寨和寮國則被視為立場偏向中國。
中國試圖通過對經濟落後的柬埔寨和寮國的經濟援助來加強影響力。此外,還在尋求以鐵路建設為手段,接近泰國政府。同時還在向印度尼西亞的佐科新政權暗送秋波。在這種情況下,緬甸遠離中國的問題日趨表面化。中國是否將展開新的外交攻勢?東盟各國正在關注果敢局勢。
圍繞緬甸的中日爭奪戰
緬甸目前被稱為「亞洲最後的處女地」。全世界的企業都為尋找商機而湧向緬甸,競相展開直接投資。其中,中國顯示出壓倒其他國家的影響力。
自有統計數據的1989年以後,來自中國的累計投資額佔外國全部投資額的30%。尤其是在電力開發和礦物資源開發領域幾乎形成壟斷,靠近中國的緬甸北部的地區經濟由華人控制。在推行民主化之後,緬甸轉向多方面外交,中國的影響力看起來相對出現了下降。但也有觀點認為,「為了避免刺激國內的反華情緒,只是不再特別強調而已,由於難以把握相關動向,威脅反而正在加大」(外交相關人士)。
另一方面,
緬甸民主化後影響力提高最快的是日本。以提供鉅額日元貸款為武器,日本在基礎設施和製造業領域穩步擴大了投資,從2014年4月~2015年1月的各國投資額來看,日本排在第13位,但「很多日資企業都是通過新加坡的金融子公司展開投資,實際上將排在第2~3位」(負責審批外國投資的緬甸國家計劃與經濟發展部)。
中日兩國企業圍繞大型投資,不斷展開了競爭。緬甸首個現代化工業園區「迪拉瓦(Thilawa)經濟特區」最後選定日本為合作方,雖然最初中國也曾希望參與其中。而在去年夏季緬甸向外資開放手機業務時,KDDI和中國移動展開了競爭。結果日本贏得了勝利,其背景是緬甸政府「去中國化」的政策轉變起了作用。
在緬甸,今後電力、上下水和鐵路等公共基礎設施相關的大型項目將相繼實施。對於希望贏得訂單的日本企業來説,中國企業仍然是最大的競爭對手。緬甸和中國如何對待果敢局勢,將直接關係到日本企業對緬甸投資的成敗。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仰光 松井基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