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緬甸大選中,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簡稱:民盟、NLD)的大勝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翁山蘇姬將掌權的下一屆政府提出了脫離軍方控制和推動民主化的口號,但其政治手腕仍存在未知的一面。緬甸即將迎來新時代,在轉為民政後對其國家建設寄予了大力支援的國際會社向緬甸投向的目光裏交織著期待和不安。
「為了保護環境,大型發電站建設應該慎重推進」、「將重視太陽能、生物燃氣和小型水力發電」,在選舉之前,民盟公佈的能源政策讓外資企業感到不安。
緬甸面臨嚴重的電力短缺。此外,對水力發電的依存度高達70%,在水庫水量減少的旱季末期時常停電。吳登盛政府曾提出目標,爭取到2030年之前將發電能力提高8倍,同時將供電率從30%提高至100%。
民盟並未提出數值目標。只是宣稱重視環境保護,提出「對於外資項目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將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雖然此事確實很重要,但外資擔心這會導致緬甸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放緩。
作為電力來源多樣化的強有力手段之一,煤炭火力發電的成本低廉而且資源豐富。日本綜合商社丸紅和泰國叻丕府電力集團(Ratchaburi)等企業在現政府的支援下推進了10多個大型發電站項目。但是,其中一部分項目遭到了當地民眾的反對。一家參與項目的企業透露,「民盟掌權之後,是否會叫停項目開發令人擔心」。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軍政統治下,緬甸的經濟發展被他國甩在身後。總統吳登盛進行了民主化改革,使歐美解除了對緬經濟制裁,採取了制定《外國投資法》、開放銀行市場、設置經濟特區等一系列措施,迅速完善了緬甸的投資環境。
結果,2014年度海外對緬甸直接投資額達到80億美元,是上年度的2倍。據亞洲開發銀行(ADB)統計,2015年度緬甸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預計將達到8.3%,在東南亞國家中躍居首位。
但是,長達半個世紀的「負遺産」還未消失殆盡,緬甸的經濟基本面依然脆弱。
「今後不再允許外匯結算」。10月,緬甸中央銀行向酒店和餐飲等約10個行業發出通知。上述措施意在保護6月以後對美元匯率貶值20%的緬元。
緬甸歷史上曾發生過3次「貨幣作廢」。手上的紙幣突然變成廢紙,緬甸民眾對本國貨幣缺乏信任,更希望持有外匯。貨幣貶值將加劇民眾遠離緬元,再招致更深程度的貨幣貶值,形成惡性循環。
轉為民政後,緬甸經濟的高速增長促使原材料和燃料的進口急增,但對泰國的天然氣出口因油價走低而行情低迷。貿易收支惡化導致外匯儲備縮水,引發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率超過10%,並且長期高居不下,國民生活受到壓迫。
新政府將如何解決現政府留下的課題?在投票日之前的記者會上,翁山蘇姬被問及經濟政策時僅表示,「將保留好政策、廢除壞政策」。
參與緬甸大型工業園區開發的一家日資企業高管滿臉愁容地表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認定為壞政策」。
據台灣的一家調查機構在8月發佈的輿論調查顯示,緬甸民眾對下一屆政府最期待的是經濟政策(45%),遠遠超過政治改革(15%)。作為民主化的象徵,翁山蘇姬必須對經濟穩定增長這一難題交出答卷。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仰光 松井基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