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眼裏,東盟(ASEAN)相當於其「後院」。不過,因在南海進行海上石油開發、建造人工島用作軍事基地,中國與菲律賓和越南的關係越來越緊張等,中國在東盟的立足點出現了動搖。對於中國而言,加強中緬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東盟各國中,接受中國大量資金援助的柬埔寨和寮國以「支援中國」為外交戰略核心。泰國也在2014年軍事政變後不斷接近中國。東盟中,這種「親華」派和菲律賓、越南等「反華」派勉強處於平衡狀態。
不過,此前關係一直密切的緬甸如果繼續疏遠中國,東盟內的平衡狀態可能會一下子轉為「反華」氣氛。讓中國企業重新啟動投資,最終維持友好姿態並改善雙邊關係,這才是中國的真正想法。
中國3月下旬在海南省召開了「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以強化湄公河流域經濟合作為名,邀請了泰國及柬埔寨等東盟陸上五國的首腦級政要。緬甸前政權的時任副總統賽茂康也出席了會議。中國積極推行在各國建設基礎設施、為採購中國産品提供援助等懷柔政策。
翁山蘇姬強調「等距離外交」
向緬甸示好的並非只有中國。此前支援翁山蘇姬推行民主化運動的美國通過與菲律賓強化防衛合作等,正在與中國爭奪對東盟的影響力,打算將緬甸作為牽制中國的橋頭堡。以全面解除剩餘的部分經濟制裁等為談判條件,力爭拉攏緬甸。
一方面,對於本國企業大量進入東盟市場的日本而言,中國的影響力擴大將成為威脅。而其中緬甸尤其重要,因為日本參與了緬甸迪洛瓦及土瓦等經濟特區的開發。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考慮儘早訪問緬甸,計劃以「最低提供1千億日元」的政府開發援助(ODA)為依託,進一步加強雙邊關係。
不過,翁山蘇姬在5日的記者會上表示,「與所有國家友好相處是我們的外交政策」,強調開展全方位外交。在2015年11月選舉前,緬甸被設想會與長期支援民主化運動的歐美拉近關係。不過,從最近的發言可以看出,翁山蘇姬打算確保等距離外交,以獲得最大限度的援助,顯然是一個現實主義政治家。目前,各國估計會為翁山蘇姬的舉動而大傷腦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仰光 松井基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