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給國際社會出的一道難題
2017/09/04
秋田浩之:能否阻止朝鮮的核武裝?世界正處於緊要關頭。事已至此,必須設想危機進一步加劇的情況,必須加快採取應對最糟糕局面的對策。
進入2017年以後,朝鮮前後13次發射了彈道導彈,這是前所未有的頻度。7月2次試射了洲際彈道導彈(ICBM),8月29日發射了飛過日本上空的導彈。
金正恩在寫有「‘火星14’型核彈頭」的説明前參觀。朝鮮中央社9月3日發佈(KNS-KYODO) |
此次,朝鮮強行實施第6次核子試驗,無論如何都要製造出核導彈的朝鮮意圖極為明顯。
|
鑒於朝鮮加快導彈開發,美國國防情報局最近匯總的分析稱,朝鮮2018年就有可能部署搭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將此前被認為「部署要在2年後」這一當初預測大幅提前。
如果這種分析準確,留給國際社會的時間將不多。要阻止朝鮮核武裝,需要與此前不同的做法。聯合國安理會8月上旬通過了禁止煤炭等出口的制裁措施。如果得到履行,朝鮮將損失相當於出口總額3分之1的10億美元。
但是,僅憑這種程度,朝鮮即使感受到強烈痛苦,或許也不會放棄核武器。要迫使朝鮮棄核,需要更強有力的制裁,要讓朝鮮擔心「這樣下去體制將崩潰」。
強有力的措施指的是禁止對朝鮮的石油出口。不但將對朝鮮經濟造成沉重打擊,而且能減少導彈發射的燃料。雖然預計遭到中俄的反對,但為了阻止朝鮮核武裝,應力爭實現。
但要實施石油禁運,首先要世界下定決心。這是因為受到逼迫的朝鮮失控,展開軍事挑釁的危險將大幅提高。出於對這種風險的擔憂,美國歐巴馬前政權高官中存在倡導「容認朝鮮擁核」的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