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與川普的「互懟」

2017/09/18


    朝鮮9月15日再次發射彈道導彈,這顯示出其對「核導彈」的執著。而就在這之前,面對過去最大規模的核子試驗,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剛剛表決通過對朝鮮前所未有的嚴厲制裁。猶如在加以對抗,朝鮮此次發射的導彈射程約3700公里,這種射程能將關島納入射程,朝鮮風險正在接近危險的一線。圍繞核子試驗與導彈的對立的本質是美朝問題。拒不讓步的2人正在使結局的走向變得不透明。

 

   金家王朝「血的教訓」

 

   朝鮮9月15日發射的飛過北海道上空的導彈的真正目標是美國。「美國的命運已被我們掌握」,15日的朝鮮勞動黨機關報《勞動新聞(電子版)》在譴責聯合國對朝鮮制裁決議的同時,稱「美國的任何手段和方法都絕對不會對我們起作用」,暗示了進一步挑釁。

  

 

   「對美決戰」的開端是1950年的朝鮮戰爭。只要擁有威脅美國的核子試驗與導彈就能防止美國的介入。進入2000年代後,伊拉克的薩達姆、利比亞的格達費等獨裁者被打倒,朝鮮認為這「是因為屈服於美國的壓力,放棄了核武器」(朝鮮中央通訊社)。這些被稱為「血的教訓」,一直被金家王朝3代人所繼承。

 

 同時,美國也不相信朝鮮。在第1次核危機的1994年。簽署了以凍結核開發換取經濟援助的「美朝框架協議」。在2000年代的六方會談中,發佈了美國放棄攻擊和侵略、同時朝鮮承諾棄核的聯合聲明。但朝鮮沒有停止核開發,一直在欺騙國際社會。

 

   美朝關係存在超過半個世紀的互不信任的歷史。而71歲的川普總統和30多歲的金正恩這2個領導人的登場更是推波助瀾。

 

   金正恩具有不讓步的理由。這是因為發展核子試驗與導彈的目的不僅在於軍事。在朝鮮首都平壤的各處都可以看到模型和繪畫等的「火箭」。在一般市民之間出現貧富差距,年輕人日趨遠離政治,在面對這種局面的朝鮮,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於缺少政績的年輕領導人來説,成為權威的源泉。

 

   同時這也顯示出了焦慮。「數十年來,為了讓我國人民任何時候都不能舒暢地生活,帝國主義者時常推動局勢緊張,一直通過各種壓力和制裁,全面堵塞經濟發展和生存的道路」,在2016年5月的朝鮮勞動黨代表大會上,金正恩如此表示。經濟決定體制的穩定,這一點在朝鮮也不例外。因此,以同美國的和平協定為武器促使國際社會解除制裁是不可或缺的。此次的導彈發射透露出的意圖是,暗示出對美屬關島周邊的「包圍射擊作戰」的實施,提升美國的危機感,進而以有利條件展開美朝對話。

 


 

    但是,川普不為所動。非但如此,還辱罵金正恩:「那傢夥在自己的人生中,就沒什麼更好的事情了嗎」,開始在國際社會佈局,限制屬於朝鮮經濟的生命線的石油進口。在至今仍保持戰時體制的朝鮮,對美強硬姿態已成為保持獨裁體制合法性的存在理由。

 

  川普也是背水一戰

 

       與此同時,川普政權也是背水一戰。現在的美國政府被認為「面臨著比歷屆政府都嚴峻的朝鮮威脅,提升了政策的優先順序」(日本政府人士)。因此,哪位總統都不想在自己任期內讓朝鮮完成能威脅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2018年的中期選舉將成為美國民眾做出的首次「審判」。

 

     2017年以來,朝鮮已經發射14次彈道導彈,發射頻次超過去年。儘管龐大的研發和發射費用給已經疲敝的國家財政帶來沉重負擔,但朝鮮仍著眼於美朝談判而賓士在「核擁有國」的道路上。輿論普遍認為如果美國繼續保持距離,朝鮮今後將繼續高頻率地挑釁,直至完成核搭載的洲際彈道導彈。

 

      朝鮮問題專家大都認為,如果美軍先發制人地攻擊朝鮮,朝鮮將向南韓首都首爾和駐日美軍進行反擊。但認為「川普也不得不付諸軍事行動」的激進觀點依舊存在。在美朝互不信任的背景下,也有人擔心缺乏外交經驗的兩位領導人會導致「懦夫博弈」的結果。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還有分析認為朝鮮半島局勢越緊張,美朝就越有可能進行閃電式交易。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美國盟友的日本和南韓將面臨新的考驗。假如川普以朝鮮凍結洲際彈道導彈和經濟援助為條件實際上承認朝鮮的核擁有國地位,以日韓為目標的中短程導彈和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很可能會永久擱置起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