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希望日本這樣制衡中國?
2017/09/22
秋田浩之: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來説,在亞洲最合拍的領導人就是印度總理莫迪。從大約10年前莫迪還在擔任地方領導人的時候起,同為保守政治家的兩人就已經是朋友了。9月14日的日印首腦會談也已經是第10次。
兩人最費心的問題是如何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包括13日的晚宴在內,安倍和莫迪無疑進行了相當深入的交流。其中最大的焦點被認為是如何應對中國推進的「一帶一路」構想。
![]() |
莫迪(左)向安倍夫婦介紹甘地曾使用的紡車(9月13日,印度) |
一帶一路是由中國主導從亞洲到歐洲的基礎設施建設,並且負責沿線開發的龐大構想。對此,處於被動地位的日本和印度的態度非常複雜。9月14日發表的日印聯合聲明中雖然沒有點名中國,但呼籲全球的基礎設施建設應該更具透明性,對中國進行了牽制。
實際上,圍繞是否支援一帶一路構想,安倍政權內部的核心成員5~6月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激烈對立。據悉由於意見不同,安倍的一名親信甚至一度流露出「辭職意向」。
|
日本政府內重視對華經濟關係的派系強調「日本企業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行動遲緩」,催促安倍儘快表明支援一帶一路意向。而擔心對安保有影響的日本外務省和國家安全保障局則提出異議,兩種意見針鋒相對。
在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6月5日主辦的第23屆國際交流會議「亞洲的未來」的演講中,安倍以保證對外國企業公正等為條件表明了支援一帶一路。也就是説,安倍最終採取了折中方案。
另一方面,印度則對中國的構想顯示出了警戒感。因為一帶一路的對象地區中包括印度與巴基斯坦爭奪主權的喀什米爾地區。莫迪在過去的會談中也暗中向安倍表達過這種擔心。
日本政府內部圍繞重要的經濟戰略進行激烈的論戰本身並不是壞事。但可惜的是,主要爭論點並不是如何描繪日本的構想,而僅僅是停留在要不要參加中國的大計劃。
中日兩國的國內生産總值(GDP)相差2倍以上。儘管如此,日本依然有在亞洲進一步發揮自主作用的空間。因為東南亞渴望日本這樣做的聲音正在不斷高漲。
8月27~28日,筆者參加了東盟各國記者參加的「日本東盟媒體論壇」(日本國際交流基金主辦)。在圍繞經濟和安保的討論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多次出現要求日本發揮作用的意見。
簡單匯總與會者的意見的話,就是來自中國的援助和基礎設施投資像洪水一樣湧入,這樣下去的話,東南亞無論願意與否,都不得不進入中國的影響圈。為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希望日本更多地參與進來,提供除中國以外的選項。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