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朝鮮在做什麼?
2017/11/13
朝鮮自9月15日發射中程彈道導彈後,已經近2個月沒有進行軍事上的挑釁行為。由於受到國際社會日益嚴厲的制裁,朝鮮正在大力實施增産煤炭和擴大電力供應等「自給自足」措施,但並未改變對核的依賴及對抗姿態。朝鮮以承認其為「擁核國家」為條件迫使美國談判的姿態不斷強化,與美國的主張仍有很大隔閡。
「正在釀成朝美間隨時都可能爆發核戰爭的最惡劣情況」,11月9日發行的朝鮮勞動黨機關報《勞動新聞》譴責美國總統川普是「瘋子」,認為「必須收拾這一險惡局面的責任完全在於美國」。
「保衛國家需要有最強的核威懾力」、「核威懾力是繁榮的寶劍」,朝鮮媒體仍對上次發射的飛過北海道上空、落入太平洋的導彈津津樂道。完全看不出響應川普作為美朝對話條件而提出的「無核化」的意思。
核武器似乎被認為是保衛金正恩體制的安全、用於從美國爭取援助的珍貴寶物。「屈服於帝國主義的壓力和懷柔政策而棄核,最終成了侵略與戰爭的殘酷犧牲品」(《勞動新聞》)——利比亞和伊拉克獨裁體制的教訓激起了朝鮮對核武器的迷信。
朝鮮外務省北美局局長崔善姬10月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會議上表示不會響應以棄核為前提的談判,同時還表示,「美國作為擁核國家,如果做出與我國進行共存的正確選擇,則可以看到問題的出口」,把美朝談判的球踢給了美方。而美國堅定地認為「堅決不可能承認朝鮮是擁核國家」(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雙方的主張有著很大的距離。
由於國際社會的壓力不斷加大,朝鮮也顯示出焦慮。9月11日通過的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對朝鮮進行嚴厲制裁,將朝鮮出口額的9成列為禁運對象,朝鮮在經濟上陷入了困境。
朝鮮暫時停止挑釁,關於金正恩視察生産一線的報道增加(KCNA-KNS) |
在朝鮮這段停止挑釁行為的期間裏,金正恩的視察對象出現變化,變成了水果産地、軍隊下屬的農場、製鞋廠等。7月之後視察對象以核導開發等軍事機構為中心,9月下旬以來則接連有報導稱金正恩前往農場、生産一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