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匯市場,中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正步步下跌,有觀點認為今後將導致日元升值風險。在2015年夏季和今年初,人民幣大幅貶值,在此背景下,對中國經濟感到悲觀的言論加強,被視為安全貨幣的日元被買入。市場猜測今後這種局面或將再次出現。雖然目前的金融市場表現平穩,但市場相關人士對人民幣貶值風險的擔憂並未緩解。
人民幣以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每天早上發佈的中間價作為參考,在一定的浮動範圍內交易。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6月1日為1美元兌6.5889元,設定為人民幣比前一日貶值。創出自2011年2月中旬以來、時隔約5年零3個月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最低水準。
SMBC日興證券外匯與外債策略分析師野地慎指出,「最近數天來,中國外匯市場出現了以低於中間價的水準進行的交易,這容易引發對將來人民幣可能大幅貶值的預期」。反映外國投資者看法的期貨(1年期)徘徊在6.76~6.77元的水準,這也體現出人民幣走向貶值的預期。
中國人民銀行2015年8月11日宣佈修改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計算方法,將當天的中間價即刻比前一交易日下調近2%。加上股價下跌,市場對中國經濟感到悲觀,避險情緒加強,最終波及日元,導致了日元大幅升值。
今年初,以中國股市暴跌為開端,市場心理惡化。在中國人民銀行下調人民幣中間價的背景下,日元繼續升值。
與當時相比,目前的金融市場顯得較為平穩。目前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的趨勢比較平緩,可以理解為直接反應了美國升息預期的加強。眼下並沒有匯率劇烈波動的跡象。
但是,仍存在擔心人民幣進一步貶值導致市場動揺的聲音。原因是對中國經濟進一步減速的擔憂仍根深蒂固。
日本綜合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關辰一表示,「由於出口持續低迷,人民銀行今後有可能大幅下調人民幣的中間價」。由於成功遏制了資本外流,中國人民銀行為了促進出口而誘導人民幣貶值也不難理解。
日本瑞穗銀行首席市場經濟學家唐鐮大輔也認為,如果美國持續加息,「由於人民幣與美元的聯動性依然很強,從刺激出口的觀點來看,存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幅下調的可能性」。
尚不習慣與市場對話的中國因不謹慎的行動而多次導致市場陷入混亂。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正是最大的中國風險。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西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