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10天蒸發4萬億美元
2020/02/04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副主任連維良在3日的記者會上,針對新型肺炎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表示「從目前情況看,疫情對當前經濟特別是對消費的影響在加大,尤其是對交通運輸、文化旅遊、酒店餐飲和影視娛樂等服務消費影響都是比較大的。」
很多經濟學家以2003年的"非典"(重度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作為參考,分析了此次新型肺炎對經濟的影響。
連維良表示「現階段,我國的經濟實力、物質基礎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都比那時明顯增強」,提出了打擊低於非典疫情的看法。非典於2003年春季集中産生影響,當年4~6月的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實際增長率同比增長9.1%,比1~3月下降了2個百分點。
對經濟影響有多大
另一方面,在民間調查機構中,認為此次疫情超過非典的估算很多。英國調查公司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Economics)認為,由於生産活動停止等影響,中國經濟將下滑,預計把2020年世界GDP增長率拉低0.2%。
與2003年時相比,中國的存在感加大。中國佔世界GDP(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比例從8%提高至20%。貿易份額、原油需求和旅行支出也在迅速擴大。
![]() |
與此同時,中國佔世界債務的比例也從3%提高至20%。中國經濟減速和企業業績受到的打擊有可能動搖此前一直依賴貸款的中國企業的發展前景。金融資訊公司路孚特(Refinitiv)截至2019年12月的數據顯示,中國企業(不含金融)發行的公司債的償還金額到2020年將達到4200億美元,到2021年或接近6300億美元,2022年達到5700億美元。3年的累計金額超過1.6萬億美元,為2017~2019年的1.5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