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下一個高科技起爆點是農業?
2019/03/07
極飛科技的無人機可在播灑農藥時精細拍攝農作物、耕地和周邊狀況。該公司將根據這些龐大的數據,利用人工智慧(AI)來分析農作物的生長狀況等。例如,向農戶提供最佳收穫期和農藥種類等建議,極飛科技計劃把這項服務推向商業化。
數據分析的特點是擁有的數據量越多,準確度越高,因此龔槚欽表示,每天超過2萬人的無人機用戶是該公司的最大優勢。如果求助於農戶,能在短時間內收集大量最新圖像。著眼於商業化,該公司已開始繪製稱得上「耕地版谷歌地圖」的能夠淺顯易懂顯示耕地狀況的數位地圖。
美國投資公司AgFunder的數據顯示,中國的農業和食品初創企業2017年成功獲得18億美元融資。尤其是來自阿里巴巴集團、騰訊控股、百度這網際網路3強的融資額佔到整體的4成以上,農業和食品初創企業的高增長性受到期待。
![]() |
由於認為農業科技是潛力市場,大型企業不僅投資初創企業,還親自進入這一市場。阿里巴巴集團和京東集團對數位化養豬感興趣。兩家公司利用面部識別技術,根據豬的臉色決定是否餵食、是否限制活動等,同時還在研究通過調整運動量來提高養豬效率的技術。京東旗下的京東數字科技2018年發佈了使飼料費等養豬費用減少30%~50%的研究成果。
華為技術正推進在土壤中埋入小型感測器以改良含鹽分高的耕地的新計劃。還與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中國著名農業科學家袁隆平合作,在青島設置創新中心,對農業改革顯示出興趣。
中國農業科技擴大的背景是,在2000年代以後中國經濟實現高速增長,但農業生産效率的提高跟不上,糧食自給率出現下降。儘管一直依賴大量農藥來提高産量,但仍跟不上需求。
例如,在上世紀90年代前半期,作為飼料非常重要的大豆的自給率超過9成,但目前降至約1成。中國處於不得不依賴美國和巴西進口大豆的局面,食品安全保障上的風險正在提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