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靠自主技術發動5G攻勢
2019/10/15
中國正在新一代通信標準「5G」領域發動攻勢。通信設備被列為「中國製造2025」的重點項目,代表性企業華為技術儘管受到美國制裁,仍不斷從全球通信企業獲得訂單。中國企業躍居世界最尖端的背景是克服了通信方式和半導體這2個技術弱點。
9月下旬,華為CEO任正非表示,歐洲、南韓及日本等都有自己的5G技術,美國沒有。提出了把5G技術銷售給美國企業的意向。這是因為其對華為的技術十分自信。
![]() |
「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的中國移動展位(6月,上海) |
6月,行動通訊展銷會「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在上海市舉行。華為副總裁兼輪值CEO胡厚崑指出,如果不能使用華為的産品,歐洲的5G商用進程會推遲2年以上。據稱華為已與30個國家簽署了50個商用化合同。其中過半數來自歐洲。
為何華為能相繼獲得訂單呢?胡厚崑列舉了設備小型化和與之伴隨的低廉的建設費。
華為2月發佈的基地台新産品是天線部分重約20公斤的白色箱子。該公司的技術負責人強調稱1名工人即可安裝。基地台還支援此前的4G等,天線和控制裝置等能緊湊地安裝到1根柱子上。
對於通信企業來説,大量安裝的設備能否實現小型化事關重大。如果正式啟動5G的設備更替,工程費和人工費的負擔將出現增加。
中國企業開發了通信方式
華為等利用很長時間克服了2個弱點。
第一個是通信方式。華為和中國同行業第2位的中興通訊(ZTE)自2000年代起推進開發,採用的是在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上使用相同頻帶的「TDD」方式。而屬於當時世界主流的「FDD」方式則在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上使用不同的頻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