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中國 > 企業 > 美國因何推遲對華為放寬制裁的結論

美國因何推遲對華為放寬制裁的結論

2019/11/19

PRINT

華為

      美國川普政權對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企業華為技術實施的禁運措施的走向變得不明朗。美國商務部11月18日將允許部分交易的例外措施延長3個月,不過,針對川普總統之前表明的放寬制裁,此次卻推遲了給出結論。華為問題成為左右中美兩國政府推進的貿易磋商的材料,企業也繼續受到相關影響。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18日的聲明中指出「將嚴密監視威脅美國安全保障的企業,避免美國的創新成果被使用」,對華為顯示出嚴厲姿態。

   

      美國商務部對華為實施禁運的5月之後,針對使用該公司産品為美國通信公司提供維護服務等必要情況下,允許對華為出口美國産品。這一例外措施于18日到期,商務部決定將該措施延長至2020年2月16日,不過僅限於極小規模的交易,禁運的實際狀況依然不會改變。

   

      眼下的焦點是川普政權是否將放寬制裁。川普在6月底舉行的中美首腦會談後,表明將個別允許不構成安保威脅的交易。企業方面提出了超過200項出口申請,不過商務部至今1項也沒有批准。羅斯11月上旬曾表示「將很快」發放許可,但是18日發佈聲明時卻絲毫未提及此事。

  

      美國商務部相關人士指出,放寬制裁的結論之所以被推遲是因為「(華為問題)與貿易談判糾纏在一起」。中美兩國政府摸索就農産品和金融等問題達成「第1階段」協議,但是現在還看不到著陸點。雖然川普政權的官員表面上稱「華為與貿易磋商不屬於同一問題」。但是一直將華為問題作為交易籌碼的川普的態度如果不確定的話,商務部也無法採取行動。

  

      另外,「圍繞允許出口哪些産品和軟體,(美國)政權內部的意見統一也需要時間」。針對「5G」相關服務,雖然就繼續禁運達成一致,不過將哪些交易定義為「不對安保構成威脅的交易」允許開展則態度不明。美國政府高官列舉了「從美國以外進口的産品」、「通用品」和「低級工業技術産品」等例子。

  

      對華強硬派反對川普的「交易優先」姿態。在野黨民主黨參議院領袖查克·舒默18日發表聲明稱「川普對華為越來越軟弱」,對川普政權進行了牽制。

   

      受影響的是美國企業和進口美國産品的外國企業。希望向半導體等電子零部件的大客戶華為供應零部件的企業不在少數。由於谷歌的軟體無法使用,日本行動通訊商NTT docomo放棄採購華為的5G智慧手機等,日本企業也因此受到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鳳山太成 華盛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5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8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