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半導體企業從台灣挖角3000人才
2019/12/05
之後是從台積電前聯合首席運營官(COO)、曾是技術創新關鍵人物的蔣尚義、研究開發部門高管梁孟松等人前往大陸工作,出任了政府旗下的大型企業的要職。2015年被稱為「台灣DRAM教父」的高啟全接受了大陸企業紫光集團邀請,台灣半導體界的大人物出走不斷。
中國政府2015年提出政策,舉國發展半導體産業的方針變得明確,這對台灣半導體人才流向大陸進一步推波助瀾。
但是,半導體産業的培育用普通的辦法行不通。就算購買高端製造設備,如果沒有能操作的熟練技術人員,也無法啟動量産。因此,台灣行業相關人士透露,大陸最近不僅爭取經營高管級,還在引進整個團隊的一線技術人員,正試圖借此跨越量産的阻礙。工資的水準也在提高,達到「台灣的2~3倍」。
![]() |
台積電的工廠(圖片由台積電提供) |
台灣企業應對這種事態,但現實很嚴峻。半導體記憶體DRAM巨頭南亞科技的總經理李培瑛也表示,雖然正在提高待遇,但難以與大陸企業抗衡。台灣當局2013年修訂《營業秘密法》,對於向海外洩漏秘密處於刑事處罰(10年以下徒刑等),但實際情況是未能阻止人才外流。
人才外流的危機感正在變為現實的威脅。例如,台灣此前具有優勢的半導體記憶體,到2020年中國大陸的長鑫存儲技術(CXMT)和長江存儲科技預計相繼啟動全面量産,台灣企業有可能很快被大陸企業輕易超越。
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SEMI)統計顯示,在半導體製造設備的領域,中國大陸到2020年也有望成為世界最大市場,超過台灣。
如果回顧過去,1980年代席捲世界的日本半導體企業將提供教訓。在躍居世界首位不久,就對寶座感到滿足,在經營上出現失敗,到1990年代日本很多優秀技術人員流入三星電子等海外企業,也流入台灣等地。但台灣如今無法阻止人才流向大陸,正在感到頭疼。
大陸加速挖角台灣高科技人才也能看得到推進統一的目的。一旦人才外流産業體質弱化將加深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如此一來台灣社會就較容易出現認同統一的輿論。
大陸在11月對台灣提出了26項優惠措施,內容包括了開放企業參與公共建設,對個人則鼓勵在大陸工作、留學等。台灣成功大學的蒙志成副教授指出這將讓台灣出現空洞化。
看到台灣的這種情況,美國遊説具有世界頂尖技術的台積電到美國生産軍用半導體,出現了捲土重來的跡象。此前能向世界炫耀的台灣半導體産業以後將走向何方?隨著中美的激烈博弈,台灣産業堡壘的半導體産業正在明顯動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伊原健作 台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