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9月13日發佈的8月主要經濟統計數據顯示,生産和消費增速均比上月擴大。此前一直迅速放緩的民間固定資産投資暫時企穩,製造業的通貨緊縮壓力也略微緩解。不過,存在汽車減稅政策結束之前的「搶搭末班車」需求推高生産和消費的一面,仍難以樂觀地認為將走向全面復甦。
「8月份確實有很多積極的變化」,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在9月13日的記者會上,最先舉例稱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月增長6.3%。手機(增長15.9%)和積體電路(增長25.6%)均表現堅挺,增幅比上月提高0.3個百分點。明顯反應企業生産狀況的發電量、鐵路貨物運輸量等也出現好轉。
消費也表現堅挺。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零售業銷售額)增長10.6%,環比增速提高0.4個百分點。電子商務1~8月比上年同期增長26.7%。
固定資産投資1~8月比上年同期增長8.1%,增速與1~7月持平。這是因為,此前增速持續萎縮的民間固定資産投資1~8月增長2.1%,保持了與1~7月相同的水準。
針對投資相關統計數據,中國一般僅公佈1月至當月的累計,但此次特意公佈了8月單月增速。8月民間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同月增長2.3%,與7月減少1.2%相比轉為增長。希望借此突出「投資增速呈現企穩跡象」(盛來運)。
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8月同比下降0.8%,但降幅比上月縮小0.9個百分點。從環比來看,連續2個月上升,被指存在過剩産能的煤炭和鋼鐵也出現上升。
不過,在統計數據看起來改善的背後,大體上存在2個特殊因素。
首先是汽車。以小型車為對象的減稅政策將在年內結束。由於搶搭末班車需求,在零售業銷售額中,汽車銷售額比上年同月增長13.1%,增速與7月(增長9.2%)相比大幅擴大。將零售業銷售額增速拉高了約0.5個百分點。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來看,汽車行業增長21.4%,增長率在去年7月(下降0.5%)觸底後迅速恢復。如果減稅結束,有可能發生反向作用。
此外,7月的洪水災害似乎也産生了影響。由於災民超過6000萬人,在一部分地區,原本7月實施的投資和生産被認為不得不被順延至8月。
在中國領導層內部,由於7月經濟統計數據聯袂惡化,「認為中國經濟前景進一步惡化的悲觀態度加強」(共産黨相關人士)。今年下半年有可能以減稅為核心、加強通過財政支撐經濟,但財政餘力存在限度。8月財政收入比上年同月增長1.7%。如果剔除特殊因素,這是雷曼危機後收入開始減少以來創下的最低增速。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北京 原田逸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