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25 星期二

  • 0408

  • 搜索
Home > 中國 > 經濟 > 電腦城在中國走向沒落的原因

電腦城在中國走向沒落的原因

2016/10/27

PRINT

  百腦匯、太平洋數位廣場……中國的不少城市都能找到這類被稱為「電腦城」的商業設施。走進電腦城,你會發現有一家挨一家銷售聯想和華碩等筆記型電腦的小店,還有華為等手機的零售店。雖然店面佈局有所不同,但氛圍類似於日本東京的電器街秋葉原。

北京中關村某電器城的電腦銷售櫃檯
 
     但中國各地的電腦城正在走向沒落。上海屈指可數的鬧市區徐家匯的「美羅城」裏,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店舖預計將在10月之前撤出。據説這裡將改建為以餐飲店和服裝銷售為中心的樓層。

  不僅是美羅城,相鄰的「太平洋數位廣場二期」已經被拆除,新商業設施的建設正在啟動。在被稱為北京矽谷的中關村,「海龍電子城」在7月結束了長達17年的歷史。

  電腦城在各地銷聲匿跡的原因包括以下幾種。雖然中國的個人消費保持10%的增長,但其中網上交易增速保持在20%~30%,正在奪走實體店的顧客。先去電腦城看看個人電腦等的實物,然後再去價格相對便宜的網上購買的消費者大有人在。

  另一個可以想到的原因是房價上漲。儘管中國政府不斷推出措施抑制房價泡沫,但上海和北京中心地段的地價仍持續上漲。一家日資銀行表示,「(在中國)以房價除以租金收入得出的收益率低於利率」。在這種趨勢邁向常態化的背景下,能採取的行動只有2個。即提高租金,同時尋求高價出售。

  薄利多銷的個人電腦銷售行業已經負擔不起大城市鬧市區的租金。如果是餐飲店,通過設定顧客單價等手段,控制利潤的空間很大。一方面,中國人特別在意消費品價格。但另一方面,在吃喝上卻很捨得花錢。

  實體店的退潮不僅限於電腦城。馬來西亞大型百貨店百盛商業集團出售了北京市持續經營不振的商業設施。在城市地區消費逐漸走向飽和的背景下,正在發生消費者的偏好從連鎖店和百貨店轉向網際網路的現象,這一點與日本很相似。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張勇祥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69
具有一般參考性
 
6
不具有參考價值
 
6
投票總數: 8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