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中國的街道,經常會被悄無聲息、經過身邊的電動車小小地嚇一跳。這些電動車看起來和普通的輕型摩托車差不多。2000年起,中國政府出於環境保護和疏導交通的目的,加強摩托車在城市行駛的限制。由此,電動車一躍成為大眾交通工具,並迅速普及。
而近年,又有一批人加入了電動車大軍。他們就是駕駛著電動三輪車穿梭在北京的高樓大廈和狹窄小胡同裏的快遞員。車上多放著消費者網購的商品。
2015年3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記者會上坦言:「我網購過,最近還買過幾本書,書名我就不便説了,避免有做廣告之嫌。」據調查,中國2014年的電商銷售總額達到2.8萬億元。過去3年裏,中國的網購市場擴大至3.6倍左右,遠遠超過了日本市場2013年的1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552.36億元)。
以發送一件快遞大約10塊錢的低價格為賣點的中國快遞業以每年50%的增長率迅速擴大,2014年配送了約140億單貨物。中國媒體稱,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快遞市場。中國的快遞業是民營企業佔85%的新興行業,解決了大批來城務工年輕人的就業問題。
「北京的路我還不太熟,怎麼過去啊?」有一次由於已經到了預定的送貨的時間,快遞卻還沒到,我隨即撥通了快遞員的電話,對方給了這樣的回答。快遞員是個25歲左右的河南小夥,我問他為什麼送貨晚了,他用濃重的河南口音解釋説自己每天從一大早就開始送貨,一天要送100多個,十分辛苦。
快遞員每月收入大約4000-5000元,不比應屆大學畢業生少。雖然聽説過在某個快遞加盟網點工作要自費買電動車,但是對於來城市打工的農村青年來説,送快遞已經超越建築工人成為最理想的職業之一。
中國經濟要保持可持續的穩定增長,必須轉換為個人消費主導的增長模式。但是,很難説中國現存的零售業能夠充分滿足個人的消費需求。中國人赴日旅遊的大量購物從側面反映出中國消費需求正在流向海外,2014年中國的旅遊收支逆差同比增長約40%,高達1千億美元。其原因包括日元貶值,高關稅導致的國內零售價格偏高,以及國內市場上假貨橫行等。中國政府從2015年6月起降低了服裝和日用品等商品的進口關稅。但能否將消費拉回國內仍然是未知數。
中國的網購市場在消費者對傳統零售業長期累積的不滿上迅速成長。智慧手機的普及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除了生鮮食品,購物基本都在網上解決的人越來越多。而中國的電商也面臨著打擊假冒偽劣産品、品質管理、擴大物流網路等諸多課題。如果這些問題能夠得以解決,將中國消費者的心留在本國市場,已經培育出像快遞一樣迅速發展行業的網購土壤上,或許將開出新型服務行業的花朵。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國總局 大越匡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