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跨境電商稅收優惠擴大 日企迎商機

2018/12/29


       中國政府將從20191月起,對於通過網購方式購買進口商品的跨境電商擴大稅收優惠政策。跨境進口優惠政策適用範圍擴大至37個城市,單次交易免稅限額提高到5000元,均增加到目前的2.5倍。除了刺激低迷的個人消費之外,還著眼於中美貿易戰,對外宣傳中國的市場開放姿態。日本等海外企業有望擴大商機。

 

       稅收優惠以個人消費者通過電商購買、經由保稅區倉庫發出的進口産品為對象。對這些商品實行限額內零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按法定應納稅額70%徵收。

 

       中國2016年首先在上海等地推行了保稅區制度。目前有15個城市設有保稅區,從20191月開始,還將追加北京、西安、南京等城市,擴大到37個城市。中國將增加稅收負擔較輕的進口産品的流通量。

 

       適用對象的單次交易限額也將提高。原來單次交易可享受稅收優惠的上限額度是2000元,從1月起將上調到5000元。年累計限額也由原來的2萬元提高到2.6萬元。

 

       單次交易限額提高後,家電等高價商品也將被列入稅收優惠對象。家住上海市的一位男性(45歲)表示到日本旅遊時會買一些價格較高的商品,「今後考慮網購相機。不用特地去日本買了」。

 

阿里巴巴開設的介紹跨境電商進口産品的店舖(杭州)

 

       在中國,進口産品在安全性等方面也深受歡迎。阿里巴巴雙11當天單日成交額達到2135億元,在進口商品銷量排行榜中,尤妮佳和花王的紙尿褲分別位列第二、三位。日本廠商的化粧品和相機、美容儀等家電産品人氣也很高。

 

       在中國從事日本商品進口等業務的unbot社長中町秀慶指出,「使用跨境電商的消費者裏,很多人使集中購買所需商品,每人平均消費也很高」。中町認為擴大稅收優惠能顯著推動跨境電商增長,日本等海外企業的商機有望擴大。

 


 

       中國2017年網購市場規模超過7萬億元,佔零售業銷售額的比例超過20%,在個人消費中的存在感很強,而日美的這一比例只有個位數。

 

 

       日本經濟産業省表示,2017年跨境電商在中國的銷售額中,日本商品約為1.3萬億日元(同比增長約25%),美國約為1.45萬億日元(同比增長約28%),保持著增長勢頭。

 

       中國國家統計局12月發佈的11月零售業銷售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1%,創下15年半以來的新低。在經濟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消費者也捂緊了錢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2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和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政策並擴大適用範圍,擴大開放更大激發消費潛力。

 

       中國致力於通過網購促進進口似乎還意在展示為緩和中美貿易摩擦已經開放了市場。

 

       11月上旬在上海市舉辦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開幕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到了中國的購買力,稱今後15年商品和服務的進口額將超過40萬億美元。同時還表示,「中國將進一步降低關稅,提升通關便利化水準,削減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在該博覽會上,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CEO)張勇也表示,將在五年內完成2000億美元的進口額。中國希望利用網購的強大購買力促進進口,展現官民合作面向海外開放市場的姿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松田直樹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