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於3月5日開幕。儘管有觀測認為將會下調經濟增長目標,但李克強總理仍將2014年的目標定為7.5%,顯示出目前重視就業的姿態。從表面上看是以社會穩定為基礎,但李克強總理一直推動的不依賴公共投資的經濟結構改革似乎已有褪色的跡象。
 |
結束政府工作報告回到座位的李克強總理與習近平主席(kyodo) |
「經過認真比較、反覆權衡,把增長預期目標定在7.5%左右」,戴著藍色領帶、作政府工作報告的李克強這樣解釋連續3年定在7.5%的背景,似乎從中可以看到領導層內部曾出現過不同聲音。
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國領導層提出從高速增長向穩定增長的改革。在政府內部也認為為了明確政策方針的轉換,應下調增長目標的意見越來越多。
但隨著各地淘汰過剩設備,製造業的形勢惡化。高利率理財産品也接連出現債務違約的擔憂,使得重視就業的輿論捲土重來。對內部爭議意見進行「認真比較、反覆權衡」的結果是將增長目標與去年持平,而3月5日的上海股市則由於改革的不透明感而持續下跌。
不勉強刺激經濟、控制金融風險、推進結構調整——去年3月上任的李克強總理的改革路線被稱為「李克強經濟學」。儘管李克強在今年的3月5日仍提到金融改革等,但明顯表現出為兼顧經濟增長而苦思焦慮的一面。「李克強經濟學」似乎正在逐步淡出。
在報告經濟展望的具體內容中,對城鎮新增就業機會提出的目標是達到1000萬人,比上一年高出100萬人。僅今年就將有700萬人的高校畢業生的中國,若加上往屆未就業人員,有必要確保1000萬人的就業機會。
中國從大量投入廉價勞動力的經濟轉机型較為遲緩,缺少高學歷年輕人所希望的白領崗位。年輕人就業困難很容易導致社會不穩定,中國領導層原本希望實現個人消費主導的經濟,但這一思想也在動搖。按照政府內部的估算,經濟增長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會創造出130萬~150萬個就業機會,而照此計算,就可以反向推算出需要維持7.5%的增長目標。
最重要的經濟改革已經延遲。在2013年的國內生産總值(GDP)中,第三産業所佔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産業,李克強總理充滿信心地稱這是結構調整的結果。但實際上推動第三産業的是地價上漲所帶動的房地産行業。
金融部門監管不到的「影子銀行」與地方政府債務膨脹——世界正在警惕中國風險。實際增長率遠遠高於當初目標的時代已經結束,最近2年的實際增長率為7.7%,只是勉強超過預定目標。李克強總理也認為「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有不少積極因素,但必須付出艱辛努力」,如果勉強刺激經濟的話,中國經濟的扭曲程度會進一步加劇。
(大越匡洋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