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深圳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的「深港通」開通已經不再遙遠。深圳市場股價偏高,不過高科技企業眾多,挖掘有潛力的個別股票成為可能。但是,蘊藏有潛力的股票與中國資本市場得到國外的信賴是兩回事。距離達到令海外投資者滿意程度的自由化還有很長一段路。
關於因深港通的開通而成為可能的投資方法,日本的一名基金經理表示「投資的切入口有多個,有必要進行研究」。相互可以買入的對象深股最多為880支(包括「創業板」),港股最多為417支。從海外投資者的視角來看,能否在深圳市場發現有潛力的股票至關重要。
 |
中國的一家股票交易所內(kyodo) |
有必要關注個別股票的原因是從股價指標來看,深圳股市的股價明顯偏高。港股的市盈率(PER)不到11倍,滬股的市盈率在15.5倍左右,而深股的市盈率超過40倍。創業板更高。因此有必要搞清個別股票的實力。
在深圳股市上市的企業中,有力爭在大尺寸面板領域躋身全球第二的液晶面板製造企業京東方科技集團(BOE),該公司持續增産,同時致力於推進智慧手機用有機EL面板的開發。在智慧手機市場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有機EL面板的前景也不容樂觀,不過該公司計劃通過大規模投資來確保價格競爭力。
還有適合短線交易的股票。房地産企業萬科雖然因股權之爭而動搖,不過劇烈波動的股價可能會吸引海外投資者。此外在中國本土市場上,「買空」的投資手法容易發揮作用。
對於中國政府來説,深港通的開通很大程度上是著眼將於9月在杭州展開的二十集團(G20)首腦峰會,為了向各國宣傳中國金融市場改革的進展。深港通的內容超過市場預期也是其依據。
2014年開通的滬港通總交易額上限(滬股通交易額度為3000億元,港股通為2500億元)被撤銷,深港通也不設總交易額上限。預計2017年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交易將成為可能。
瑞銀集團(UBS)表示「投資商品的産品線或將不斷擴大」。與香港股市互通的上海和深圳加起來的股票數超過1400隻,三井住友資産管理表示「從海外投資者的目光來看,需要的股票基本全部包括」。
對於中國大陸股市納入美國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新興市場指數,金融市場改革是不可或缺的。香港交易所首席執行官(CEO)李小加也表示:走上了正確軌道。不過,仍存在很多課題。
最大的問題是存在想賣出時無法賣出的可能性。在去年夏季中國股市泡沫崩潰的局面下,中國股市的過半數停牌,投資者甚至難以止損。如果利用被稱為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投資配額買入中國股票,每月對中國國外的匯款額被限定為上年凈資産額的20%。對於這一限制,MSCI也敦促中國方面加以改善,但目前仍沒有明顯的改善。
在去年的股價暴跌中,中國政府限制槓桿交易,以加劇投機性交易為由,相繼逮捕了機構投資者和證券企業的高管。此外,政府資金的救市也日常化。投資者的失望還體現在與從香港流向上海的資金相比,從上海流向香港的資金金額明顯更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張勇祥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