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中國 > 金融市場 > 中國四大銀行不良貸款增長腳步放慢

中國四大銀行不良貸款增長腳步放慢

2017/04/01

PRINT

  中國各大銀行的不良貸款增加速度已開始放緩。根據四大國有銀行在3月31日之前各自發佈的2016財年(截至2016年12月)財報顯示,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2家的不良貸款比率有所下降。通過債轉股等手段剝離不良貸款的效果正在顯現,但也有觀點擔心,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産能過剩行業的結構調整等中國經濟問題被延後。

 

  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在香港的記者會上面帶笑容地表示,不良貸款問題已過高峰期。2017年資産品質應該會進一步改善。

 

  從截至2016年12月底的不良貸款餘額來看,4家銀行合計達到7673億元,比1年前增加11%,但增長率與上財年(49%)相比大幅下降。作為不良貸款比率上升的最大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也強調,新發生的不良貸款正在減少。此外,如果包括被視為不良貸款預備隊的「關注類」貸款,比率也僅為約4~6%,與上年基本持平。

 

  四大銀行的2016財年凈利潤共增長0.2%,達到8582億元。中國銀行是唯一一家利潤下降的銀行。在低利率導致利息收入下降的背景下,不良貸款處理伴隨的損失成為業績重負的這一情況仍未改變,但很多銀行經營者表示,「已穩定在可控範圍」。

 

  不良貸款增長勢頭之所以放緩,是因為此前持續減速的中國經濟正暫時趨於穩定。由於公共投資和減稅等中國政府採取的經濟刺激對策的推動,鋼鐵等面臨産能過剩的行業也獲得了喘息機會。

 

  中國政府正在加強監控金融風險,李克強總理表示要「高度關注」。各銀行採取債轉股和不良貸款證券化等新手段,加快剝離不良貸款的影響也很突出。

 

  債轉股是將企業貸款轉換為股票的方式,企業能壓縮負債,有利於經營重建,同時銀行也能減少不良貸款餘額。中國政府2016年10月決定,時隔約17年明確提出把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作為去槓桿的重要措施。各銀行在集團內成立專業的資産管理公司,啟動了股票認購。

 

  建設銀行計劃與企業簽署將3000億元的債轉股合同。此外,農業銀行與8家企業就700億元的債轉股達成了協議,農行行長趙歡表示,目前正與20多家企業進行談判。

 

  但是,目前債轉股的對象企業多為鋼鐵、煤炭和金屬等結構性蕭條行業,有可能導致「僵屍企業」繼續生存。建行副行長章更生強調,正在選擇短期陷入經營困難但未來仍有希望的企業。但具體的劃分標準仍不透明。此外,設備和人員的整合等結構改革也進展緩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香港 粟井康夫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7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1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