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國際結算系統提高存在感
2019/05/22
引人關注的是美國的制裁對象國。俄羅斯的莫斯科信貸銀行(Credit Bank of Moscow)於2018年12月加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整體上有23家銀行參與。俄羅斯企業在支付來自中國的進口貨款方面採用人民幣的比率從2014年的9%提高至2017年的15%。俄羅斯中央銀行截至2018年9月,將外匯儲備中人民幣的比率提高至14%,與2017年9月的1%相比大幅提高。美元比率則從46%下調至23%。
![]() |
此外,被美國經濟制裁的土耳其也有11家銀行參加「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2018年11月,多家伊朗銀行無法接入SWIFT系統。雖然伊朗的銀行還未參加「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但英國投資公司Charles Stanley的加里·懷特(音譯)指出,「如果被美國限制利用美元,將出現尋找迂迴手段的必要性」。他認為「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將進一步發揮作為承接機構的功能。
![]() |
加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另一個很明顯特點是,中國在基礎設施項目和資源開發領域加強影響力的國家。南非和肯亞等非洲各國有31家銀行參與,多於北美。參加中國提倡的「一帶一路」構想的國家,加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也越多,人民幣結算的需求增高。
人民幣要想成為軸心貨幣的道路還很遙遠。人民幣在SWIFT的資金結算額中的份額截至2019年3月僅為1.89%,低於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排在第5位。與每天收發3000萬件以上電文的SWIFT相比,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規模仍然很小。
儘管如此,與美國對立的國家正在不斷遠離美元。中國上海市場2018年3月推出人民幣計價原油期貨交易,正在從紐約和倫敦搶走部分交易。
今後,為避免經濟制裁的影響,以及不被美國掌握國際交易,確保以美元以外貨幣進行結算的手段的趨勢或將擴大。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網路正在穩步擴大,其潛力不容小視。如果美國加強威懾性的外交姿態,有可能自己促使美元作為軸心貨幣的絕對地位變得危險。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黃田和宏、久保田昌幸、張勇祥 上海、木原雄士 香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