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的資金籌措成本出現上升。其原因在於經濟減速導致企業的信用力下降以及銀行將短期利率的上漲轉嫁到面對客戶的貸款利率。企業為了短期的資金週轉而發行的商業票據(CP)的平均利率1月上旬一度上漲至2年零3個月以來的最高水準。資金週轉情況惡化還開始對景氣感産生消極影響,1月23日匯豐發佈中國PMI指數時隔半年再次跌破榮枯分界線的50。
匯豐銀行(HSBC)發佈的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速報值為49.6。該指數的調查對象多為中小、民營企業和出口企業,因此更能敏感地反映經濟動向。
在上海市西北部約160公里的江蘇省常州市,民營除草劑企業常州永泰豐化工公司17日宣佈已向當地法院申請破産。該公司表示由於經營環境發生變化,無法在債務到期之前償還債務。
提出推進結構改革的中國領導層通過財政和金融政策收緊中國經濟,以缺乏信用力的中小和民營企業為中心,經營出現困難的企業不斷增多。
另外,由於銀行開始將銀行間市場的短期利率上升轉嫁到面對客戶的貸款利率,當前企業的資金籌措成本正在逐漸上升。
敏感反映資金籌措成本上升的是企業用於短期融資的商業票據的利率。1月7日,信用級別最高的AAA企業到低2級的AA企業發行的商業票據的平均利率為7%,創2011年10月以來的最高紀錄。
浙江省寧波市民營造船企業春和集團去年12月發行的4億元商業票據的利率高達9.9%。造船業屬於典型的供給過剩行業,業績出現惡化的企業比比皆是,投資者對造船業的前景充滿警惕。
瑞銀(UBS)證券分析師陳李指出,今年上半年出現企業債務違約的可能性很高。因此,投資者對購買信用力比國有企業低的民營企業的公司債和商業票據變得越來越慎重。
一家鋼材商社表示「越來越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和以政府的信用力為後盾的國有企業不同,民營企業缺乏信用力,也未能構建安全網。一旦業績出現惡化,則很容易陷入資金籌措成本上升,繼而業績進一步惡化的惡性循環。
中國領導層推進的結構改革對於中長期的經濟增長不可或缺。不過,短期內很可能以企業的連鎖倒閉和銀行不良債權增加等形式對中國經濟造成意想不到的衝擊。中國領導層似乎需要做出微妙的平衡。
(土居倫之 上海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