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即使能説外語,也不會獲得工資增加或出人頭地更早等好處。懂外語的人或許反而遭到冷遇。一方面,作為翻譯人員在組織中被任意驅使,另一方面,由於認為那個人像翻譯一樣、不能安排重要工作這一奇怪的邏輯,在組織內甚至遭到輕視。對於日本人來説,掌握外語、尤其是英語需要花費時間和金錢,但有可能難以收回花費的成本。這樣一來,任何人都不再認真學習英語了。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是不是應該放棄英語學習,筆者有時會産生這種極端的想法。短期來看,在做生意方面,英語的優劣將影響收益,但英語水準越高,從超長期來看越容易陷入不利局面。隨著世界通用語成為英語,國際性規則開始全部用英語書寫,同時按英美的規則做生意。非英語圈的人要在英語學習上花費大量時間,但美國人卻無需學習外語。美國商務人士完全可以用節省下來的時間去打高爾夫。
20世紀中期之前,法國人不講英語。在18、19世紀,歐洲的通用語是法語。法國人對於母語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包括英國人在內的外國人在去法國時都被強制説法語。結果很多外國人學會了法語,即使是外國人,也能很容易地理解法國的文化和社會。但最近法國人也開始説英語,可以用英語進行溝通。於是,學習法語的外國人出現減少,理解法國這個國家的外國人也隨之減少。
在中國經常聽到的是「美國人並不理解中國」這種不滿。那麼,拒絕説英語或許是最好的應對方式了。美國人要想在中國做生意,就只能學習中文。隨著懂中文的美國人不斷增加,對中國的理解肯定會加強。各位中國讀者,停止學習英語、與日本人一起競爭TOEFL分數最低排名吧。
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亞洲總局編輯委員 村山宏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專欄-日本人小聲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