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腐敗、緩解民眾的不滿,需要建立詳盡的機制、規則和程式,而且需要培養執行這些原則的大量專業人士。這樣麻煩的事情必須在中國的農村地區和很小的地方城市實施。在完善對話機制和相關法規的同時,還必須培養律師、會計師、房地産評估師、法官以及熟悉法律的行政官員。如果沒有這種腳踏實地的努力,「民主主義」就無法發揮作用,也難以消除腐敗。
提到民主,可能有人馬上就會亢奮地高喊「改革」,但真正的民主則是乏味的程式的累積。提到根據民眾意願做決策,這聽起來非常美好,但關鍵問題是民主主義指的是多數派和少數派在什麼地方作出妥協。可以説所謂的民主主義就是為達到彼此妥協不惜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溝通,並按照法律來促成妥協。
要實現民主,既不需要英雄,也不需要戲劇性。相反,民主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而且效率非常低下。經濟快速發展可能就此一去不返。但是,歐美和日本仍然選擇了民主主義,因為這些國家相信民主主義從長期來看能夠防止社會弊端,符合社會整體利益。
上面闡述的對話機制的構建、相關法規的完善和專業人士的培養等等,都是今日的中國可以做的事情。筆者認為,通過不斷推進這樣的小改革,有朝一日就能進行重大的改革。相反,如果不推進小改革,不在社會基礎層面建立民主機制,即使實行選舉,民主主義也難以發揮作用。在本文開頭提到的埃及,政治持續陷入混亂的原因在於民主機制尚未在整個社會紮根。
更為嚴峻的案例或許是位於中國北方的那個「巨大國家」。20多年前,該國的獨裁政權崩潰,引入了通過選舉産生總統的機制,但至今民眾仍然不能反對總統。總統親信經營的國營巨大石油企業壟斷了財富,貧富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日漸擴大。而媒體也對總統俯首帖耳。這是因為該國雖然實行了選舉制度等重大改革,但卻忽略了自治機制、企業民營化以及司法制度等小改革。
希望中國不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相關連結:民主需要形成和沉澱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