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奧成功讓日經指數過3萬點?
(2013/09/09)
-

東京第二次成為奧運會舉辦城市。從東京第一次申奧成功到1964年10月10日奧運會開幕,日經平均指數上漲了56.5%。而現在日經平均指數的走勢與當時十分相似……
-
中國庭園、衰微WTO和阿澤維多
(2013/09/09)
-

由於對WTO的多邊貿易談判感到失望,日美歐開始致力於TPP等地區、雙邊貿易自由化談判,不過今年中國向日薄西山的WTO贈送了一座庭院……
-
「技術革新」總在危機後
(2013/09/09)
-

1929年經濟危機的幾年後誕生的是尼龍;1979年石油危機下,索尼開發出了「Walkman」;雷曼危機後智慧手機迅速發展……
-
危機5年:考驗「民主主義」制度
(2013/09/06)
-

金融危機轉變成了政府債務危機,時至今日市場與政治之間「鴻溝」卻仍未被填平。當危機再次抬頭時,政治家們能否説服民眾?
-
不相信卻關注的中國統計數據
(2013/09/06)
-

「日本的媒體為什麼要刊登連中國領導人自己都不相信的統計數據?」 日本讀者提出了這樣的質疑。其實中國的統計數據不是可信與不可信那麼簡單,如果知道中國統計的特點,就不會這麼問了……
-
最重要的歷史認識只此一個
(2013/09/06)
-

日本前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對於很多日本人來説,日本敗給了投下原子彈的美國,中國人歷史認識的核心是「被日本打了」。在如此大的差異下,唯一能達成共同認識的是……
-
誰的「中國風險」免疫力最強?
(2013/09/05)
-

金融危機後中國曾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但「影子銀行」等中國風險在近來顯現,中國經濟增速也開始放緩。如果中國經濟失速,世界各國和地區受到的影響似乎存在很大的差異……
-
危機5年:中國從引擎成為風險源
(2013/09/05)
-

中國經濟的重大轉捩點是2008年雷曼危機,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對策使得中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也為危機後的全球經濟做出了貢獻,但現在依賴中國需求的新興市場國家發展模式出現動搖……
-
危機何時才算真正結束
(2013/09/04)
-

美國通過大量購買國債應對金融危機,但泡沫是否會接踵而來?正如IT泡沫後迎來住宅泡沫一樣,美國在應對一個泡沫崩潰的同時又引發了另一個泡沫……
-
中國人眼中的日本産品
(2013/09/04)
-

從去年9月中日關係對立引發抵制日貨已經過去1年時間。中國消費者現在如何看日本産品?日本最大廣告企業電通的調查顯示中國消費者的反日意識似乎有所淡化,但日本産品的真正「弱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