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GDP vs GNP,馬英九怎麼選

專欄:GDP vs GNP,馬英九怎麼選

2012/01/18

PRINT


       可以説經濟一體化推動了兩岸雙方經濟的增長。但在台灣也有人痛恨這種「繁榮」。正如鴻海那樣,最近台灣企業的大型投資都在大陸。不在台灣地區建新廠,而是接二連三地關閉舊工廠。有能力的技術人員可以往返於兩岸之間收入愈豐,但普通工人卻只能隨著台灣工廠的關閉而失業。如果擁有資産,就可以購買在大陸投資的企業的股票,分得對大陸投資的一杯殘羹,但失業者沒有購買股票的餘款。

      在此次總統選舉中,出現批判馬英九「兩岸經濟一體化的受益者只是有錢人,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聲音就是基於這一背景。落在後面的不滿階層轉為支援蔡英文,使得馬英九在選舉中的得票率由上次的58%降到了這次的51%。如果再有50萬選民從支援馬英九轉為支援蔡英文的話,此次選舉的勝利者就是蔡英文了。在擁有1800萬選民的台灣地區,50萬人並不算一個很大的數字。

       我們再看一下過去十年間台灣地GDP增長率的變化情況。在主張獨立的陳水扁執政的2000年至2007年,除2001年由於IT泡沫破滅而陷入負增長外,其他年份大致保持在5%以上。而在馬英九就任的2008年僅增長0.7%,2009年為負1.9%,經濟陷入低迷。雖説金融海嘯等導致了全球經濟低迷,但兩岸關係改善給台灣經濟帶來的好處似乎沒有馬英九政權所誇耀的那麼多。儘管台灣企業在大陸不斷壯大,但恩澤並沒有惠及到所有人群。

     另一方面,截至2007年,連續8年支撐台灣地區經濟增長的是,陳水扁政權推出的「台灣優先」經濟政策。陳水扁認為,經濟過度依賴中國大陸會影響台灣〝獨立」,在限制台灣企業對大陸進行投資的同時,出台了稅收優惠等政策,吸引大型投資進入台灣地區。台灣政府在台南建立了科技園區,接連實現了半導體和液晶面板等領域的高科技産業工廠的招商引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0
投票總數: 5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