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方面取得領先卻最終敗在行銷上——日本曾多次直面這樣的現實。為此,日本也希望借助工業4.0來避免這種事態再度發生。
每年春季在德國舉行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HANNOVER MESSE)眼下已成為了解工業4.0進展的重要場合。德國政府每年都會選擇夥伴國,邀請重要人物參加,而2016年則將選擇美國。
美國將相當於工業4.0的行動和技術稱之為「工業網際網路(II)」(Industrial Internet II)。目前美國大企業等正在構建聯盟以對抗德國。
日本企業相關人士最近有一種想法,即認為工業4.0與或許會與工業網際網路II逐步走近,最後組成巨大的聯盟。關鍵在於兩者關係一旦加深之際的影響。如果歐美攜起手來,就建立廣泛且開放性地工業4.0的預防性維護和運營效率化的框架達成一致的話,日本企業將被迫接受這一框架。
東京大學教授柳川範之在日本綜合研究開發機構的研究報告書等之中指出,「在日本,認為只要製造出好産品並且暢銷,就能形成標準,即所謂的‘事實上的標準(de facto standard)’意識十分強烈。但目前來看,由政府或國際機構等自上而下確定的官方標準才是主流。」
在新領域出現之際,如何搶佔先機掌握標準?如今在民間主導下構建聯盟、在展開競爭之前就先決出勝負的趨勢已在各個領域不斷增加。圍繞稱得上日本看家本領的旨在提高生産效率的技術,日本接下來的動作受到關注。
本連載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中山淳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