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日本迅銷經營的「優衣庫」品牌在中國還幾乎不知名。如今卻發展迅速,店舖數量猛增至10倍,接近500家。成為唯一進入「雙11」銷售額前十的海外企業。日式追求「物美價廉」的購物觀是如何在中國生根?這在改變中國優衣庫的潘寧(47歲)身上得到了啟示。
 |
潘寧 |
在北京長大的潘寧1987年高中畢業後隻身前往日本。這是因為作為大學教授的母親每次訪日後都會説「(日本是個)像夢一樣的國家」。從上海坐船48小時到達日本神戶港後,他被明亮的夜景驚呆了。當時的北京夜晚還是漆黑一片。
潘寧一面打工忍受著貧困一面從日本語學校升入大學。大學畢業後,他進入當時還是日本山口縣小企業的迅銷。「我們企業會成為全球第一。需要像你這種經歷的人才」,在面試時,潘寧被迅銷社長柳井正(66歲)的熱情所吸引。
入職半年後,潘寧升為東京市一家小店的店長。他在那裏學習經營的起點。「正因為有顧客建議才有商品品質」,根據柳井的教誨,潘寧傾聽顧客的聲音,認識到接待顧客的重要性。並感到和店裏打工人員等一起工作的整體感。他説:「(這是)中國沒有的感受」。
在2008年入職第14年時,優衣庫的中國業務交給了潘寧。當時的中國仿製品橫行,大家都認為「不可能有物美價廉的商品」。即使宣傳日本商品「物美價廉」,消費者也不相信。
「(潘寧)説過好幾次因擔心業務不能順利進展而失眠」,從優衣庫最初進駐中國時開始的客戶、40多歲的中國企業幹部還記著潘寧當時憔悴的樣子。
「日本人也不是最初就接受了優衣庫。中國人應該也會接受」,潘寧最後如是説。
要想了解品質,首先必須讓消費者購買。同樣商品的中國定價比日本高出10~20%。為宣傳高品質的日本品牌,優衣庫還曾將服裝吊牌的中文標記全部改為日文。
像在日本剛入職時一樣,潘寧到店裏傾聽顧客的意見。效倣高層低姿態的員工慢慢增加,縮短了員工和顧客的距離。
「感謝各位的努力」,2014年11月12日上午3點,潘寧向中國員工發送了這樣的手機簡訊。在3小時前結束的2014年「雙11」購物狂歡節上,優衣庫1天就完成了相當於2013年11月11日2倍、約120億日元的銷售額。
第一財經週刊稱,雖然中國經濟低迷,但潘寧在中國優衣庫實現了最好的經營。中國優衣庫如今發展成500個崗位吸引10萬應聘者的企業。不僅是中國,成為優衣庫負責東南亞首席執行董事的潘寧將目光投向遠方,稱「要改變整個亞洲。這是最大的夢想。」
————————
潘寧:
1968年生於中國南京。1987年赴日讀完日本語學校後,1989年進入日本大學商學部。碩士課程畢業後,1995年進入日本迅銷。2010年任首席執行董事,2013年任統管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市場的首席執行官(CEO)。2014年就任統管東南亞業務公司的CEO。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