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是多種經濟政策的集合體,因此關注點的不同給予的評價也會有異。關於日本政府的增長戰略也不例外,圍繞各項政策的優先順序和方法等,經濟學家也一直爭論不休。
2016年3月,哈佛大學教授戴爾·喬根森(Dale W. Jorgenson) 在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等會面時亮出了一組數據以證明日本自1995年以來生産率持續低迷的狀況,敦促日本加緊實施生産率革命。
喬根森教授認為「財政及金融政策都是短期見效型的政策,要提高潛在增長率必須實施以中長期為目標的經濟增長戰略和生産率革命。」這一看法也得到了日本經濟學界的廣泛認同。對於喬根森教授指出的日本的問題也聽不到任何異議。
不過,當涉及具問題時,日本國內的意見則變得難以統一。喬根森教授向安倍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要求,包括撤銷阻礙競爭的「岩磐限制」、改變傳統的勞動雇用制度、推進為社會保障提供資金的稅制改革等。但到了要提出具體政策的時候,這些內容卻很難達成共識。
(
編者注:在日本,存在政府相關部門和業界團體等強烈反對放寬醫療、農業等領域的限制的現象,被稱為「岩磐限制」)
日本一橋大學教授深尾京司關注的是勞動市場的改革。在日本,企業的非正式雇用人員比例不斷增加,造成了員工間待遇差距擴大等問題。深尾教授提出「應依照‘同工同酬’的原則,對用人制度整體進行調整」。但在「終身雇用」和 「年功序列」的觀念根深蒂固的日本,要實施這樣的制度改革並非易事。
東京大學的福田慎一教授指出,「增長戰略從實施到産生效果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只要立刻採取行動的話則可以在民間投資等需求的增加方面産生效果。」
日本政府需要在傾聽各種聲音的同時不斷摸索前行。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前田裕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