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那個大眾用的渦輪增壓器直接發過來」,日本的渦輪增壓器廠商最近會經常接到這樣中國客戶的要求。
 |
圖為北京車展上大眾的展臺 |
減小引擎的體積以實現低燃耗,同時使用渦輪增壓器來彌補不足的馬力,這就是引擎的「小型化(Down Sizing)」。這一由大眾率先開發,通用和福特等美國廠商也開始積極涉足的環保車技術,中國廠商如今也正在爭相採用。
如今中國的汽油價走高,與日本沒有太大差別。就連中國汽車廠商也無法忽視低燃耗車需求。
於是中國廠商把目光投向了可充分利用現有引擎技術的「小型化」。英國汽車調查公司LMC預測,2017年中國乘用車上配備帶有渦輪增壓器的引擎比率,將由目前的約5%上升至25%左右。認為5年內大部分中國汽車廠商將使用帶有渦輪增壓器的引擎。
同樣屬於低燃耗車的還有豐田和本田大力發展的引擎和馬達並用的混合動力車(HV)。不過,中國廠商對此卻似乎視而不見。原因是技術複雜、成本較高。基礎系統在中國當地的採購也很困難。
日本企業將原創技術進行黑盒子處理,使其他企業無法複製,這對日本汽車保持競爭力不可或缺。不過,真的是因為技術難度大、成本高才讓中國企業遠離混合動力車的嗎?
回顧過去,中國汽車廠商模倣日本汽車不過是7、8年前的事。當時本田領跑,日系車的人氣很高。但如今日系車的市佔率開始下滑,中國市場上歐美系佔盡風頭。或許是由於中國市場上日系車已逐漸黯淡,所以中國廠商失去了模倣的興趣。
從環保車可以窺見中國廠商的「忽略日本」趨勢,不得不承認日系車在中國市場受到的關注正日趨減弱。
相關報道:
日本混合動力車的尷尬
日系與歐美系打響中國環保車之戰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