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尋找中國下一個泡沫

尋找中國下一個泡沫

2017/01/19

PRINT

    見此情景,中國國內的剩餘資金紛紛流向了國外。因為想在人民幣進一步貶值之前將資金換成外幣或國外的不動産。這樣就加速了一年數千億美元的資金外流。中國政府為了阻止人民幣貶值利用了外匯儲備,儲備額持續減少。之後,政府加強了對企業和個人海外匯款的監管,2016年春季以後這股熱潮也稍稍平息。資金流向的下一個場所是中國國內的債券。

 

    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2015年上半年一直保持在3.5%左右,隨著資金的流入,從年底開始到2016年年初一下子降到了3%以下的水準。但2016年12月非法信用交易被曝光,以此為契機,市場紛紛拋售債券,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暴漲至3.4%(價格暴跌)。在債務泡沫産生的同時,資金重新流向住宅市場。作為經濟對策的一部分,政府放寬了限購令,但導致房價上漲,最終不得不再次收緊政策。

 

    房地産和債券的「泡沫破裂」後,商品市場的交易價格開始迅速上漲。覺察到危險的政府通過提高交易手續費等抑制了投機。玻璃等工業産品的價格上漲勢頭已經衰落,有觀點認為接下來該輪到農産品期貨了。在經濟領域,資金隨著經濟狀況流動是非常自然的情況,但不可思議的是,在中國,資金流向的領域會引發泡沫和泡沫破裂。

 

    為什麼會這樣呢?吸收投資資金的商品不足、各市場的制度設計不完善、政府缺乏準則的投資建議和規定、喜歡投機的國民性……,理由有各種,但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投資者無視各類商品的價格形成機制和合理的水準,集中進行投資的傾向比較強烈。 「因為周圍人投資了所以自己也投資」、「好像會上漲所以投資」,中國投資者的風格是這種盲從型。

 

    由於市場運作的原理以資金供求為中心,因此經濟原則和基本面在中國很少會被注意到。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一旦出現熱潮便無法抑制,投資人也不見棺材不落淚,這就是中國式投資。因此會反覆出現暴漲和暴跌。要想改變這種變換領域不斷形成泡沫的怪圈,恐怕要在投資者反覆遭遇慘痛的失敗並領悟到必須探索合理的價格水準後才會消失。繼期貨市場之後,中國下一個泡沫會是什麼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17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21
投票總數: 14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