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希臘在6月無法獲得歐盟和IMF的資金援助,資金週轉就將出現問題。接下來出現政治混亂和市場動盪就不奇怪了。其實,希臘民眾應該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如果無法獲得歐盟和IMF的資金援助,希臘肯定撐不下去。
一直到6月,希臘都會令全球提心吊膽,但最後估計還是能獲得追加援助而平穩著陸。Eurasia Group總裁伊恩·佈雷默(Ian Bremmer)在這樣預測,但同時指出,「歐洲的未來並非破局,而是結構性弊病的繼續」。
德國給歐盟開出的藥方是要實現財政重建,緊縮政策和結構改革都必不可少,這明顯已經遭到了歐洲選民的反對。由德國主導的單純緊縮政策估計將微調,加入增長因素。然而,放鬆財政並不能直接帶來經濟增長,這一點日本已經實踐了。
令人聯想起泡沫經濟崩潰後的日本的金融動盪和經濟停滯的慢性病正在歐洲持續。與日本一樣,問題不在於資金不足,而在於資金未能惠及歐洲整體。對歐元泡沫崩潰後的「慢性病患者」來説沒有特效藥。
今後和歐洲相處時只能保持一定距離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