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丁面對俄國革命100年的苦惱
2017/05/19
烏克蘭政變後,在被俄羅斯武力吞併的克里米亞半島發生的「奇蹟」也成為話題。俄羅斯執政黨統一俄羅斯黨的議員3月初在電視上宣稱,克里米亞半島併入俄國2年後,建在半島中心城市辛菲羅波爾的尼古拉二世雕像流淚了。該議員指出,這與沙皇退位100週年有關。也有觀點認為,這名議員的行為體現出俄羅斯政府暗中向虔誠的保守層滲透「反革命」思想。
二月革命後推進民主化的臨時政府在十月革命中被布爾什維克推翻,經過內戰後,開始了蘇聯持續70年的統治。布爾達科夫表示「俄羅斯打倒專制體制後,期待實現像歐洲那樣的民主主義的願望落空,這是因為傳統的農村文化根深蒂固」。他還指出,「在100年後的今天,俄羅斯的特殊性依然沒有變化」。
局勢類似革命前夜?
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似乎已經開始走上民主化道路。但2000年上台的普丁鞏固了強權體制,掌握著龐大的權力,甚至能被稱為「沙皇」。2011~2012年,莫斯科爆發了數十萬市民參加的反普丁運動,但普丁通過吞併克里米亞將支持率提高到了80%,恢復了凝聚力。
「為什麼俄羅斯的民主化運動始終以強權統治的復活而告終呢」?參加了2011~2012年反普丁運動的暢銷書作家鮑里斯·阿庫寧為了尋找答案,開始專注於撰寫史書。他認為,俄羅斯的現狀與從1907年到革命爆發的一段期間很相似。在那段時間裏,沙皇俄國各地針對皇帝政權的暴動出現平息。經濟停滯、貪腐蔓延、改革毫無進展,為了使國民的視線從國內問題上轉移而強調敵人的存在,對外採取強硬政策。在革命爆發100年之際,似乎依然看不清俄羅斯未來會如何變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古川英治 莫斯科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