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在金正男事件上真的「完勝」嗎?
2017/04/14
飯野克彥:虎頭蛇尾。在金正男被害事件開工來西亞與朝鮮的外交戰應該可以這樣形容吧。馬來西亞政府一度高高舉起拳頭的最後又輕輕放下了。雖然如此,但事件的影響並未消失,仍然存在持續發酵的可能。
![]() |
馬來西亞駐朝鮮大使館的外交官及其家人抵達吉隆坡機場(3月31日,吉隆坡,KYODO) |
召回駐朝鮮大使、驅逐朝鮮駐馬來西亞大使姜哲、取消給予朝鮮國民的免簽待遇……自2月13日起,即事件發生過去1周後,馬來西亞政府採取了多項對朝鮮施壓的措施。但朝鮮方面拒絕協助調查,不止如此,姜哲和朝鮮媒體還公開譴責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拉扎克等政府高層似乎對此相當憤怒。
馬來西亞完敗?
雙方對立達到頂點是在3月7日。當時朝鮮禁止馬來西亞在朝人員出境,馬來西亞也採取了相同措施作為對抗。很多人猜測下一步或許是斷交,但隨後事態反而走向了緩和。結果是納吉布政權最終屈服於朝鮮的拿手好戲「人質外交」。
被朝鮮扣為「人質」的是馬來西亞駐朝鮮大使館的3名外交官、以及包括子女在內的6名家屬,總計9人。相比起來,無法離開馬來西亞的朝鮮國民超過300人。「9對300」,如果僅看數字應是馬來西亞佔據優勢。但可以説這9人對於納吉布政權的份量遠遠重於300人對金正恩政權的分量。
![]() |
朝鮮駐馬來西亞大使館的外交官抵達北京國際機場(3月31日,北京,KYODO) |
馬朝兩國的激烈交鋒在3月30日結束。雙方允許「人質」出境,馬來西亞將金正男遺體引渡給朝鮮。馬來西亞基本上失去了查明真相的線索,事件陷入謎團的可能性加強。恢復馬來西亞的國家尊嚴和納吉布政權面子的希望也變得渺茫。
據朝鮮媒體發佈的「共同聲明」顯示,雙方一致同意為了「再次實施」免簽政策「將積極展開磋商」,同時努力推動友好關係「發展至更高階段」。「馬來西亞完敗」和「朝鮮完勝」等評價不斷湧現。其實這一結果也不算出人意料。但仔細觀察,會發現其中微妙的複雜性。
其一,馬來西亞政府和國民對朝鮮抱有的不快感和不信任感。例如,4月1日,檳城州首席部長、主要在野黨「民主行動黨」秘書長林冠英在記者會上發洩了憤怒。林冠英表示,「朝鮮違反了基本外交禮儀」、「相當於向馬來西亞宣戰」、「難以理解納吉布總理為何不宣佈與朝鮮斷絕外交關係」。雖然這是在野黨領導人批評現政權時常有的言語,但還是代表了很多民眾的聲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