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華態度突然轉向有背後危機
2017/05/23
在朝鮮問題上,中國討論實施包括暫停供應石油在內的制裁措施。條件是,美國要為擔心朝鮮垮臺的中國著想,除施壓外還要向朝鮮發出願意開展對話的信號。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5月3日表示,美國並無意進攻朝鮮或顛覆朝鮮的政權。這或許可以認為是上述交易的一個佐證。
在朝鮮對策上,中美之間最好的方式是加深合作。不過,川普的態度轉變也令人感到不安。因為,為了獲得中國的協助,川普表現出了願意不惜任何代價在其他問題上與中國做交易的姿態。
「中國在朝鮮問題上與我們合作時,我為什麼要把中國稱為匯率操縱國」,川普在4月16日的推特上這樣寫道,並擱置了選舉期間主張的把中國指定為匯率操縱國的公開承諾。
在台灣問題上也一樣。「現在不想做讓習近平陷入困難的事」,川普4月27日對路透社這樣表示,顯示出了在中國為朝鮮問題努力期間,不會與台灣的總統蔡英文舉行第二次電話會談的意向。
雖然這可能是川普風格的談判技巧,不過這些政策在兩個方面存在巨大的風險。
短期來看,中國可能會認為,只要在對朝政策上合作,在其他未決事項方面美國政府就會向自己讓步。
尤其令人擔心的是南海問題。甚至可以聽到有中國外交相關人士表示「美國在南海問題上已經不會再發表言論」。實際上還有報導稱,美國國防部三次駁回了美軍想到中國人工島附近航行的作戰計劃。
中期來看,交易外交早晚會出現「收支」失衡,可能會陷入僵局。
中國最後並不會像美國期待的那樣把朝鮮逼入絕境,而這會讓川普的不滿爆發。屆時南海將發生新的危機。隨著2018年秋季的中期選舉的時間越來越近,川普在貿易問題上也很難會對中國「心慈手軟」……
只要稍加思考就會發現,中美之間未來可能面臨各種各樣的糟糕局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秋田浩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