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裏的中國——中日大學生的一次交鋒
2018/03/16
![]() |
向東京大學研究所綜合文化研究科副教授阿古智子提問的日本大學生(7月,東京都目黑區) |
東京大學研究所綜合文化研究科準教授阿古智子曾親自走訪中國農村和貧困老百姓居住的地區,並從社會弱者的視點調查了中國存在的課題。
這天,為了不漏掉一句話,日本的學生一邊聽阿古老師講課,一邊不停的做著筆記。阿古以其親自拍攝的北京市內安家樓地區的照片為題材,仔細地講述了城中村的惡劣生活環境與近在咫尺的超高層住宅的鮮明對比,以及中國的輿論空間等的情況。而學生們也提出了一個接一個的問題。
從學生們的表情中可以感受到他們似乎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了當初的目的,即從不同角度發現中國、了解具有多重性格的中國。
營造相互了解的環境
回到中日學生會議,兩國學生就各個問題持續展開著熱烈的討論。8月23日,中日學生會議整理了最終報告。以社會差距為主題的小組發表的改革方案內容包括:為縮小中國的教育資源差距,應該擴大對農村地區的援助、改革高考制度、構築能夠進行多元評估的機制等。雖然中日學生之間在一些方面還存在分歧,但達成了強調需要改革高考制度的內容。
![]() |
為迎接會議的最終發表而做準備的學生們 |
最終發表結束後,日本學生野島久嗣説:「之前一直活在日本的世界裏,此次得以了解了新的視點。以後想到中國留學,從海外重新審視日本。」另外,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大一學生張珂璇在被問到如何看待迎來邦交正常化45週年的中日關係現狀時表示,這是個非常敏感的問題,自己此行還代表國家的立場,很難做出回答,不過兩國人民一直都想相互了解。他認為雖然存在分歧,但應該繼續營造可以相互了解的環境。
日本內閣府2016年11月實施的「外交相關輿論調查」顯示,針對是否對中國感覺親切的提問,回答「沒感覺」的日本人達80.5%,回答「感覺親切」的日本人只有16.8%,對中國的親近感依然處於非常低的水準。
中國與日本之間有多重紐帶。從兩國關係來看,當相互間希望了解對方的意識變得淡薄時,或許才是最令人憂慮的狀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視頻報道部次長 莊子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