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從中美經濟摩擦看到的中國經濟

從中美經濟摩擦看到的中國經濟

2018/03/22

PRINT

中美關係

 

   中國政府2017年開始限制對其他基金的投資,表明了加強風險管理的方針。日前提出合併銀行和保險的監管機構,就是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感到了警惕。

 

   如果考慮到這種脆弱性,猶如急切盼望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股票市場的現象也將容易理解。深圳創新型企業市場「創業板」指數開始大幅上漲。

 

   政府正在推動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新興高科技企業回歸。在全國人大會議期間,決定推出面向外國上市企業的中國股票存託憑證(CDR),不少企業經營者也相繼對採用CDR顯示出積極姿態。

 

   投資者應該是嗅到了「讓國民分享高科技企業增長果實」這一領導層的意圖。國內投資者目前無法輕鬆購買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和百度等成長股股票,但如果這些股票回歸,就可以購買了。中國獨角獸(企業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非上市企業)超過60家,在數量上佔世界3成,今後也將在本土上市,新興市場或將日趨興旺。

   

 

     為何現在需要這樣的措施呢?與勉強承受住泡沫破裂的日本相比,中國的家庭沒有積蓄金融資産,養老金等制度仍不完善。如果股價走高能提升家庭持有資産的價值,就可以盡可能提高衝擊襲來之際的承受力——中國領導層似乎這樣描繪了軟著陸前景。

 

      説起美國敲打中國,現在對美國從1980年代開始的「敲打日本」進行回顧頗有意義。

 

      當時擔心對日貿易逆差擴大的美國,要求日本擴大內需和日元升值。日本雖然降低了利息,刺激了經濟,但這也造成了歷史性的資産泡沫。

 

      美國在90年代初期泡沫經濟崩潰後也迫使日本擴大進口,並持續對日本施壓,以減少對日逆差。「當時美國認為日本的經濟比實際要強很多」,柯林頓總統的助理,負責對日談判的 Bowman Cutter現在承認當初施壓的前提存在誤判。

 

    中國肯定研究了日本因美國施壓而被擺布的經驗。現在,中國領導人應該想對川普説:本來就因經濟泡沫而陷入要實現軟著陸的苦戰中,美國就別再來新的衝擊了。 

 

       正因為如此,中國將強烈反抗美國的攻勢。這種姿態乍看似乎很順利,但實際上這也是反映中國經濟走鋼絲的一面鏡子。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梶原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44
具有一般參考性
 
3
不具有參考價值
 
9
投票總數: 5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