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打贏貿易戰,也未必勝出科技戰
2018/07/24
令人吃驚的是,在周圍全是田地的地方,在短短半年裏出現了城市。雄安正是興建一座嶄新的城市,迅速推進純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等新一代技術普及的構想。
如果是在稍早之前,中國或將其作為「強國」的象徵加以宣傳。實際上,在今年春季上映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中,值得向世界誇耀的「國産」技術不斷登場,刺激了國民的自尊心。
重返「韜光養晦」?
但是當美國總統川普瞄準高科技産品實施對華制裁後,情況為之一變。《厲害了我的國》停止上映,國有媒體幾乎不再報道被美國視為眼中釘的産業振興政策「中國製造2025」。
反而改為主張中國距離世界一流國家仍有差距。《科技日報》主編劉亞東在6月下旬發表演講強調中國的科學技術與美國及其他西方已開發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表示我的國還沒那麼厲害。
鄧小平曾主張採取「韜光養晦」的外交戰略。也就是在變強大之前藏起利爪,積蓄力量。中國為了解除美國的警戒心,似乎正在重新採用這一戰略。
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全球首顆人造衛星「史潑尼克1號(Sputnik-1)」。這令美國深受衝擊,向技術開發投入鉅額預算。之後相繼開發出網際網路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等創新性技術,進而在與蘇聯的競爭中取勝。
對於川普來説,中國的崛起與史潑尼克衝擊一樣。不過,川普並未像過去那樣,通過提升本國的技術來戰勝競爭對手,而是選擇通過極力阻止中國發展來保持優勢地位。
可以確定的是即使中國表現出向美國讓步,也不過是在藏起利爪。7月7日美國蘋果公司的前員工涉嫌竊取自動駕駛技術,試圖轉給中國企業而被逮捕。該事件不禁讓人産生這種感覺。
中國在保護智慧財産權方面的確問題多多。但是,美國即便在貿易戰中取勝,也未必能夠在科技戰中取勝,川普應該儘早認識到這一點。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國總局局長 高橋哲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