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獨角獸」能成長為「巨獸」嗎
2018/12/26
《華爾街日報》日語網路版11月16日報道了「中國‘卡車版優步’邁向盈利的艱險道路」。涉足運輸卡車的網約車服務的滿幫集團處於收入來源極少的狀態。《華爾街日報》的另外一篇報導稱,向網約車服務運營商滴滴出行出資的投資基金下調了該公司股票的估值。熱潮褪去,中國的「獨角獸」是否會在成長為「巨獸」之前倒下?
「宏觀悲觀、微觀樂觀」
我認為,圍繞中國「獨角獸」企業的金錢遊戲將迎來終結,但新興企業將繼續增長。初創企業增長,不僅限於宏觀經濟環境良好之時。美國谷歌誕生不久,便遭遇IT泡沫破裂,美國Facebook也是在雷曼危機前後的美國經濟低迷之中實現增長。中國即使難以避免經濟環境惡化,但生存下來的真正的「獨角獸」也許會維持增長。
從前認識的一位中國經濟學家在1990年代曾説過這樣的話,稱「中國經濟宏觀樂觀、微觀悲觀」。當時,中國國有企業陷入虧損,但該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增長持樂觀態度。他當時提出意見認為,中國是年輕的經濟體,無論個別企業出現多少問題,整體上仍有增長潛力。自那以後20多年,狀況為之一變。在目前的中國,金融系統抱有不安,宏觀環境也並不理想,但新興企業群開始登場。
中國經濟反而有可能在一段時間裏面臨「宏觀悲觀、微觀樂觀」的狀況。雖然不斷會有「獨角獸」死去,但也可能有更多「獨角獸」誕生。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