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領土爭端走向激化,將會引發貿易關係停滯,乃至升級為戰爭等巨大損失。日本一名曾擔任外相的人士稱:「在貫徹本國主張的同時,需要在應對時顧全大局,但與強硬意見相比,這也面臨在政治上不得人心的難處」。
中小國家多謀求通過國際法廷解決
日本政府試圖將竹島(南韓稱:獨島)領土主權爭端提交國際法院(ICJ)進行裁決,但遭到南韓方面的拒絕,因此預計國際法院將無法開庭審理。這凸顯了國際法院許可權的不足,但自1946年成立以來,國際法院也作出過13個判決。
最近的代表性案例是2008年針對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爭奪30年之久的麻六甲海峽東部的小島作出的判決。在判定小島應返還新加坡的同時,承認馬來西亞擁有周邊的岩石群,最終平息了雙方的爭端。
聯合國下屬國際海洋法法庭也越來越受到期待。現任該法院院長為前日本駐美大使柳井俊二,到目前為止,該法院已經作出9起判決和5起臨時處置命令。3月,平息了孟加拉灣領海問題爭端,在此之前,該地區豐富的天然氣儲量引發緬甸與孟加拉産生了爭端。
但將領土主權問題提交國際法庭的國家多為中小國家。日本聯合國研究學會理事長橫田洋三指出,「大國對法官的中立性持懷疑態度,在利用國際法廷解決爭端方面也比較消極,但有責任擴大和平解決爭端的慣例」。
(田中孝幸)
請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