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日本年號變遷與時代記憶

日本年號變遷與時代記憶

2019/04/01

PRINT

   

       當時改元問題的實際負責人的場明確表示,提出「平成」的人是已故的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山本達郎。

 

       但是現在仍有很多觀點認為「平成」是由陽明學(明代王陽明開創的學派)學者安岡正篤提出的。的確,日本1979年年號法制定後,安岡正篤受到委託討論年號方案,他提出的年號中就有「平成」。雖然基於不採用已故學者方案的方針,「平成」從候選中消失,但之後山本達郎提出的候選方案中也包含「平成」,並最終被竹下登採用。在解讀「竹下語錄」的追蹤採訪竹下的記者當中,這種説法受到廣泛認同。

 

       原本在明治之前的慶應時代改元之際,「平成」曾經被否認掉。森鷗外在《元號考》(注:年號在日語中稱為「元號」)中寫道「菅原修長(注:日本貴族、宮中顧問官)……呈報了(平成方案)」(《鷗外全集第20卷》426頁)。

 

       《元號考》傾注了森鷗外的心血,他在大正年間為應對下一個時代,力爭匯總從大化開始的240多個年號制定的出處和候選年號。這本書是森鷗外未完成的遺稿。關於年號,內容更全面的是森本角藏所著的《日本年號大觀》(1933年),詳細研究了過去的年號。這部850頁的大作已成為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數位化資料,可以閱覽。

   

       從森鷗外的《元號考》來看,「明治」在江戶時代(1603~1867年)曾8次成為候選年號,在那之前也曾有2次,最終在第11次被採用。「大正」在江戶時代也曾2次成為候選,在南朝方(注:日本的南北朝時代,1336~1392年)改元時也曾被提出。

 

       昭和是第一次被提出,不過其出處與明和改元(1764年)相同,都是《尚書·堯典》中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只是引用的文字不同。之前寶歷改元(1751年)之際「明和」也曾被提出。

 

       日本年號研究第一人、京都産業大學名譽教授所功表示,「年號是用文字來表現新時代的希望和理想,不過是選擇與時代相符的文字而已。過去成為候選的年號既有出處也有意義。新年號的出處不應僅限於中國古代典籍,還可以從日本古典中選擇,無需過於拘泥於先例和俗用」。

 

       新年號無需過於在意過去是否成為過候選或被俗用。重點在於作為反映時代的文字是否合適。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1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13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