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墜毀F35A遇到美軍也未解決的問題?
2019/04/26
日本航空自衛隊引進的最尖端隱形戰鬥機F35A在青森縣三澤市海域太平洋上空墜毀事件已經過去一段時間。雖然仍在繼續搜尋飛機員及機體,但是至今仍未尋獲,也未能查明事故原因。不過,F35A此前就曾暴露出嚴重的問題。
美軍戰鬥機的供氧系統多次出問題
那個問題就是為戰鬥機飛行員供應氧氣的設備出現故障。
F35包括從地面的航空基地起飛的A型、可實現短距起飛和垂直降落的B型以及從航母上起飛的C型三種。三種機型均配備「機載制氧系統」(Onboard Oxygen Generation System,簡稱OBOGS),該系統從戰鬥機飛行時吸入的外部空氣中分離出氧氣,根據飛行高度調節成合適的濃度並供應給飛行員。
![]() |
F35的駕駛席,供氧系統位於座位的下方(Reuters) |
美國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把該系統配備於F16和F18等戰鬥機及部分教練機上,已經使用了30多年。
然而2008年以來,美國首款第5代隱形戰鬥機F22配備機載制氧系統後,共發生超過20起因設備異常而引起的飛行員缺氧事件。在2010年11月導致1架F22戰鬥機墜毀。
飛行員缺氧後,將出現出汗、頭痛和眩暈等症狀,隨後視力和判斷力下降,最糟糕的情況將喪失意識。由於墜毀事故,美軍一度停飛F22,在採取了更換機載制氧系統的零部件等措施後才重啟F22的飛行。
不過,之後包括F35A在內的多種型號戰鬥機及教練機仍接連發生缺氧事故。美軍一直試圖弄清原因,但至今仍未能確定原因,被認為通過增加機載制氧系統發生故障時使用的備用氧氣來應對。説實在的,這種做法一直是在「自欺欺人」。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